筤字详情

𭗱

lángㄌㄤˊlàngㄌㄤˋ
三级汉字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部" in /www/wwwroot/wap.cztjy.cn/zidian/item.php on line 184
.html title=部首⺮的汉字>⺮部

13画

7

13画 (筤)

上下结构

HIAV

MSXO

88732

U 7B64

TYVE 86 、 TYVU 98

撇、横、点、撇、横、点、点、横折、横、横、竖提、撇、捺

筤字概述

〔筤〕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áng、làng),部首是⺮部,总笔画是13画

〔筤〕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良”。

〔筤〕字仓颉码是HIAV,五笔是TYVE86,TYVU98,四角号码是88732,郑码是MSXO

〔筤〕字的UNICODE是U+7B6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588,UTF-32:00007B64,UTF-8:E7 AD A4。

〔筤〕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7546

汉字解释

1lángㄌㄤˊ

基本解释

古代车盖的竹骨架。
幼竹。
〔苍~〕青色,如“震为雷,……为~~竹。”
竹丛。

2làngㄌㄤˋ

基本解释

古代一种仪仗,即华盖。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14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884頁,第37

標點整理本: 第844頁,第37

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當切,𡘋音郎。易・說卦》:震爲蒼筤竹。【疏】蒼筤,幼竹,竹引東南,震東方,故震爲蒼筤竹。

又,山名。四川志》:筍筤山,在大渡河西北五十餘里,曰前筤;又行數十里,曰後筤山,多筍,故名。

又,《集韻》:里黨切,音閬 —— 籃也。

又,《集韻》:呂張切,音良。博雅》:筤謂之𥫵

又,《集韻》:郎宕切,音浪 —— 扇類,曲柄繡蓋,在乗輿後。

注解

〔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筤〕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áng、là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良

〔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áng] ⑴ 古代车盖的竹骨架。⑵ 幼竹。⑶ 〔苍~〕青色,如“震为雷,……为~~竹。”⑷ 竹丛。 [làng] ⑴ 古代一种仪仗,即华盖。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盧黨切頁碼143頁,第25

筤籃也。从竹良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勒莽反頁碼367頁,第7行,第2

筤籃也。從竹良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盧當切古音第十部頁碼770頁,第2許惟賢343頁,第6

筤籃也。

段注《廣雅》。筤謂之𥬇。《廣韵》曰:筤,車籃。一名𥬇𥬇音替。按許不言車籃。汎言籠下之器耳。

从竹。良聲。

段注盧當切。十部。

筤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4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380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294頁
4說文校箋第189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177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640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12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59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93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14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186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147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857頁【補遺】第16713頁
14通訓定聲第3648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384頁【崇文】第1533頁
16說文句讀第569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56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463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