鼽字详情

qiúㄑㄧㄡˊ
三级汉字

鼻部

16画

2

16画 (鼽)

左右结构

HLKN

NLNQ

24217

8792

U 9F3D

THLV

撇、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横、撇、竖、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鼽字概述

〔鼽〕字拼音是(qiú),部首是鼻部,总笔画是16画

〔鼽〕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鼻、九”,五行属木。

〔鼽〕字仓颉码是HLKN,五笔是THLV,四角号码是24217,郑码是NLNQ,区位码是8792

〔鼽〕字的UNICODE是U+9F3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765,UTF-32:00009F3D,UTF-8:E9 BC BD。

〔鼽〕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7880

〔鼽〕字异体字是𪖒𪖓𪖖

汉字解释

qiúㄑㄧㄡˊ

基本解释

(鼻孔)堵塞:“使鼻~不通。”

详细解释

动词
1.鼻塞不通 have a stuffy nose。又名鼻鼽、鼽鼻、鼽水。
鼽欬(鼻塞不通);鼽窒(鼻塞不通);鼽荼(受鼻塞不通之苦)
2.流清鼻涕 。
have a running nose;
鼽衄(又流鼻涕又流鼻血)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鼻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66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530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1532頁,第36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𡘋音裘。說文》:病寒鼻窒也。釋名》:鼻塞曰鼽。鼽,久也 —— 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廣雅》:鼽,病也。禮・月令》:季秋行夏令,民多鼽嚔。

注解

〔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鼻部

〔鼽〕字拼音是qi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鼻、九

〔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ú] ⑴ (鼻孔)堵塞:“使鼻~不通。”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上反切巨鳩切頁碼109頁,第12

異體𪖒

鼽病寒鼻窒也。从鼻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七反切虔柔反頁碼286頁,第2行,第1

鼽病寒鼻窒也。從鼻九聲。

鍇注臣鍇曰:「《禮・月令》曰:「民多鼽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上反切巨鳩切古音第三部頁碼547頁,第4許惟賢245頁,第5

鼽病寒鼻窒也。

段注《月令》。民多鼽嚔。窒,𡫳也。

从鼻。九聲。

段注巨鳩切。三部。

鼽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14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291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229頁
4說文校箋第145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138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48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83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96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70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86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141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1070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3940頁【補遺】第16581頁
14通訓定聲第977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283頁【崇文】第1129頁
16說文句讀第411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48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369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