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字详情

biēㄅㄧㄝ

魚部

22画

12

23画 (鱉)

上下结构

FKNWF

KVMR

98336

U 9C49

UMIO 86 、 ITQO 98

点、撇、竖、横折、竖、撇、点、撇、横、撇、捺、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点、点、点、点

鱉字概述

〔鱉〕字拼音是(biē),部首是魚部,总笔画是22画

〔鱉〕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敝、魚”。

〔鱉〕字仓颉码是FKNWF,五笔是UMIO86,ITQO98,四角号码是98336,郑码是KVMR

〔鱉〕字的UNICODE是U+9C4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009,UTF-32:00009C49,UTF-8:E9 B1 89。

〔鱉〕字异体字是𪔀

汉字解释

biēㄅㄧㄝ

基本解释

爬行動物,生活在水中,形狀像龜,背甲上有軟皮,無紋。肉可食,甲可入藥。亦稱“甲魚”、“團魚”;有的地區稱黿;俗稱“王八”。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38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477頁,第31

標點整理本: 第1475頁,第17

廣韻》:幷列切;《集韻》:必列切 —— 𡘋與鼈同。干祿字書》:鱉通鼈。易・說卦》:離爲鱉。【釋文】鱉,本又作鼈。莊子・秋水篇》:東海之鱉。【音義】鱉,亦作𪔀

注解

〔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鱉〕字拼音是biē,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敝、魚

〔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iē] ⑴ 爬行動物,生活在水中,形狀像龜,背甲上有軟皮,無紋。肉可食,甲可入藥。亦稱“甲魚”、“團魚”;有的地區稱黿;俗稱“王八”。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幷列切頁碼451頁,第2

鼈甲蟲也。从𪓑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并列切頁碼1058頁,第5行,第2

鼈甲蟲也。從黽敝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幷列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715頁,第3許惟賢1181頁,第5

鼈甲蟲也。

段注《考工記》注。外骨,龜屬。內骨,蟞屬。按鼈骨較龜稍內耳。實介屬也。故《周易》鼈蟹蠃蚌龜爲一屬。

从黽。敝聲。

段注幷列切。十五部。

鼈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92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1148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55頁
4說文校箋第598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534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981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32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65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4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56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574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473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107頁【補遺】第17972頁
14通訓定聲第2354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184頁【崇文】第4733頁
16說文句讀第1956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39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39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