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字详情
體
體字概述
〔體〕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ǐ、tī),部首是骨部,总笔画是22画。
〔體〕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骨、豊”。
〔體〕字造字法是體,形聲。從“骨”,“豊”聲。“體”、“体”本是兩個字,“体”是愚笨的“笨”本字,形聲,從“人”,“本”聲。身體本字是“軆”,形聲,從“身”,“豊”聲。本义是身體。
〔體〕字仓颉码是BBTWT,五笔是MEMU,四角号码是75218,郑码是LWJU。
〔體〕字的UNICODE是U+9AD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636,UTF-32:00009AD4,UTF-8:E9 AB 94。
〔體〕字异体字是体、躰、軆、骵、𨉥、𨉦、𩪆。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71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51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46頁,第35字
音《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𡘋涕上聲。《說文》:總十二屬也。《釋名》:體,第也 —— 骨肉毛血表裏大小相次第也。《廣韻》:四支也。《禮・中庸》:動乎四體。
义又,《易・文言》: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疏】體包仁道。
义又,《書・畢命》:辭尚體要。【註】辭以理實爲要。
义又,《詩・衞風》:爾卜爾筮,體無咎言。【傳】體,兆卦之體。
义又,《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箋】體,成形也。
义又,《周禮・天官》:體國經野。【註】體,猶分也。
义又,《周禮・天官・內饔》:辨體名肉物。【註】體名,脊脅臂臑之屬。
义又,《禮・文王世子》:外朝以官,體異姓也。【註】體,猶連結也。
义又,《禮・學記》:就賢體遠。【註】體,猶親也。
义又,《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猶生也。
义又,《禮・中庸》:體羣臣也。【註】猶接納也。
义又,《左傳・昭二十年》:聲亦如味,一氣二體。【疏】樂之動身體者,唯有舞耳。舞者,有文武二體。
义《廣韻》:俗作軆。《集韻》作躰。《增韻》:俗作体,非。
注解
〔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骨部。
〔體〕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ǐ、t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骨、豊。
〔體〕字造字法是體,形聲。從“骨”,“豊”聲。“體”、“体”本是兩個字,“体”是愚笨的“笨”本字,形聲,從“人”,“本”聲。身體本字是“軆”,形聲,從“身”,“豊”聲。本义是身體。
〔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ǐ] ⑴ 人、動物的全身⑵ 身體的一部分⑶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⑷ 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⑸ 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⑹ 事物的格局、規矩⑺ 親身經驗、領悟⑻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⑼ 與用相對。“體”與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範疇,指“本體”和“作用”。一般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㈡ [tī] ⑴ 〔~己〕❶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❷親近的,如“~~話”,亦作“梯己”。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他禮切頁碼第129頁,第4字續丁孫
體
緫十二屬也。从骨𧯽聲。
附注按:中山王壺「體」從「身」,《睡虎地秦墓竹簡・帛書》、《老子》甲乙本均從「肉」。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土禮反頁碼第332頁,第4行,第2字述
總十二屬也。從骨豊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他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62頁,第1字許惟賢第295頁,第8字
緫十二屬也。
段注十二屬許未詳言。今以人體及許書覈之。首之屬有三。曰頂,曰面,曰頤。身之屬三。曰肩,曰脊,曰𡱂。手之屬三。曰厷,曰臂,曰手。足之屬三。曰股,曰脛,曰足。合《說文》全書求之。以十二者統之。皆此十二者所分屬也。
从骨。豊聲。
段注他禮切。十五部。
白话解释
体,总括人身十二(所有)部分。字形采用“骨”作边旁,采用“豊”作声旁。
字形解说
字始見戰國金文。字從身、豊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戰國簡帛文字形體紛紜,楚簡字從骨、豊聲,秦簡字則從肉、豊聲。篆文大致從楚簡字形。《說文》:「體,緫十二屬也。」段注:「今以人體及許書覈之,首之屬有三:曰頂、曰面、曰頤;身之屬有三:曰肩、曰脊、曰;手之屬有三:曰厷、曰臂、曰手;足之屬有三:曰股、曰脛、曰足。合《說文》全書求之,以十二者統之。」隸書字有從身,上承金文;另有從骨,則承篆文而來,下開楷書迄今。規範字改從人本,在六書中轉屬於會意。
體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255頁,第1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340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26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69頁,第8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61頁,第8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572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990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325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831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02頁,第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65頁,第10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285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4441頁【補遺】第1666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316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339頁【崇文】第135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496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337頁,第2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410頁,第3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424頁,第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