鞨字详情
鞨
二级汉字通用字
鞨字概述
〔鞨〕字拼音是(hé),部首是革部,总笔画是18画。
〔鞨〕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曷”。
〔鞨〕字仓颉码是TJAPV,五笔是AFJN,四角号码是46527,郑码是EEKR,中文电码是9560。
〔鞨〕字的UNICODE是U+97A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824,UTF-32:000097A8,UTF-8:E9 9E A8。
〔鞨〕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6316。
〔鞨〕字异体字是㓭、碟、𠞃、𧤠、𩍛、𩏌。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23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89頁,第2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81頁,第15字
音《廣韻》:胡葛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𡘋音曷。《玉篇》:靺鞨。《廣韻》:靺鞨,蕃人名。《唐書・北狄傳》:黑水靺鞨,居肅愼地,亦曰挹婁,元魏時曰勿吉。
义又,紅靺鞨。《唐寶記》:靺鞨國產寶石,大如栗,中國謂之靺鞨。
义又,《廣雅》:鞨,履也。
音又,《廣韻》、《集韻》𡘋食列切,音舌。《廣韻》:治皮。亦作㓭,《集韻》又作碟。
音又,《集韻》:士列切,音𨵊 —— 義同。或作𧤠、𠞃。
音又,《正韻》:莫轄切,音帓。揚子《方言》:鞨巾,俗人帕頭是也。《列子・天問篇》:北國之人,鞨巾而裘。
注解
〔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鞨〕字拼音是h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曷。
〔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é] ⑴ 履。⑵ 〔靺~〕见“靺”。⑶ 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