陾字详情

𭗱

réngㄖㄥˊ

阝部

11画

9

17画 (陾)

左右结构

NLMBK

YGGD

71284

U 967E

BDMD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撇、竖、横折钩、竖、竖、横、撇、捺

陾字概述

〔陾〕字拼音是(réng),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11画

〔陾〕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阝、耎”或“、耎”。

〔陾〕字仓颉码是NLMBK,五笔是BDMD,四角号码是71284,郑码是YGGD

〔陾〕字的UNICODE是U+967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526,UTF-32:0000967E,UTF-8:E9 99 BE。

〔陾〕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réngㄖㄥˊ

基本解释

〔~~〕众多的样子(一说筑墙声),如“捄之~~。”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45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356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1344頁,第9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𡘋音仍。說文》:築牆聲也。詩・大雅》:捄之陾陾。【傳】陾陾,衆也。

又,《廣韻》:如之切;《集韻》:人之切,𡘋音而。廣韻》本作𨼏,亦作陑。互詳陑、𨼏二字註。篇海》譌作𨻢

又,《廣韻》、《集韻𡘋乃后切,音㝅。廣韻》:衆陾。集韻》:衆也。

注解

〔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陾〕字拼音是ré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耎

〔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réng] ⑴ 〔~~〕众多的样子(一说筑墙声),如“捄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如乘切頁碼482頁,第5

陾築牆聲也。从𨸏耎聲。《詩》云:「捄之陾陾。」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而冰反頁碼1124頁,第1行,第2

陾築牆聲也。從𨸏耎聲。《詩》曰:「捄之陾陾。」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如乘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943頁,第2許惟賢1279頁,第7

陾築牆聲也。从𨸏。耎聲。

段注如乘切。六部。

詩曰:捄之陾陾。

段注《大雅・緜》文。《毛傳》曰:捄,虆也。陾陾,眾也。度,居也。言百姓之勸勉也。登登,用力也。箋云:捄,捊也。度猶投也。築牆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按箋與傳不異。箋之投卽傳之居。詩之捄謂捊土。度謂投版中。然後乃築之登登然。則《毛傳》謂陾陾眾也爲長。許謂築牆聲,似非是。又其篆从耎聲,則與如乘切相去甚遠。依《玉篇・手部》作捄之陑陑,則之韵而聲可轉入蒸韵。如耳孫之卽仍孫也。葢其字从𨸏,故許必云築牆以傅合之。而聲則或譌爲耎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段注非。數字不从疊韻而由雙聲相轉。

之第一部、蒸第六部對轉,故从而聲之字讀如乘切也,當从而聲,殆借耎為而耳。

陾从而聲讀人,係之蒸對轉(讀如乘切,為雙聲相轉)。

陾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55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1234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915頁
4說文校箋第645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574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2138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56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159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304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82頁,第19字
11標注說文第619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5105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4009頁【補遺】第18101頁
14通訓定聲第2945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278頁【崇文】第5109頁
16說文句讀第2110頁
17章授筆記第601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841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1323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