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字详情

yùnㄩㄣˋ
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

酉部

11画

4

17画 (醞)

左右结构

形声字

MWMMI

FDBZ

11632

6824

5245

U 915D

SGFC

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横、横、撇折、点

酝字概述

〔酝〕字拼音是(yùn),部首是酉部,总笔画是11画

〔酝〕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酉、云”,五行属土。

〔酝〕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酉( yǒu ),昷( wēn )声。简体字“云”声。从“酉”,与酒有关。本义是酿酒。

〔酝〕字仓颉码是MWMMI,五笔是SGFC,四角号码是11632,郑码是FDBZ,中文电码是6824,区位码是5245

〔酝〕字的UNICODE是U+915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213,UTF-32:0000915D,UTF-8:E9 85 9D。

〔酝〕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236,属次常用字

〔酝〕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yùnㄩㄣˋ

基本解释

酿酒。~酿。春~夏成。
指酒。佳~。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酉( yǒu ),昷( wēn )声。简体字“”声。从“”,与酒有关。本义:酿酒。
2.同本义。
brew; ferment;
酝,酿也。 —— 《说文》壁也瓦瓮,白沴沴满贮村醪;架上磁瓶,香馥馥新开社酝。 —— 《梼杌闲评 —— 明珠缘》或秋藏冬发,或春醒夏成。 —— 曹植《曹子建集》酒则九酝醴,十旬兼清。 —— 张衡《南都赋》
酝酒(酿酒);酝户(专事酿酒的人家);酝造(酿造,制作)
3.逐渐造成。
brew; ferment;
公盖酝百家之精,兼六朝秀,而一禀之。 —— 明· 凌义渠《代贺吴云麓荣封序》
名词
1.酒。
wine;
宜城酝始熟,阳翟曲新调。 —— 《随书》
酝醪(酒酿);酝香(酒香);酝熟(酒己成熟)
2.酒曲。
yeast;
酝,酒母也。 —— 《仓颉篇》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酉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77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286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1274頁,第35

唐韻》、《正韻》:於問切;《集韻》、《韻會》:紆問切,𡘋音慍。說文》:釀也。玉篇》:釀酒也。張衡〈南都賦〉:酒則九醞甘醴,十旬兼淸。【註】九醞、十旬,皆以釀法名酒也。王僧達〈答顏延年〉詩:春醞時獻斟。

又,《正韻》:醞藉含蓄。前漢・薛廣德傳》:廣德爲人,溫雅有醞藉。【註】師古曰:醞,言如醞釀也。北史・崔瞻傳》:自太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醞藉者爲潦倒,瞻終不攺。

又,《集韻》:通作溫。詩・小雅》:飮酒溫克。【箋】猶能醞藉自持以勝。陸德明《音義》:溫去聲。禮・禮器》:溫之至也。【註】爲溫藉,溫與醞通。

又,《廣韻》:於粉切;《集韻》:委隕切;《韻會》、《正韻》:委粉切,𡘋音惲 —— 義同。

注解

〔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酉部

〔醞〕字拼音是yù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酉、𥁕

〔醞〕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酉( yǒu ),昷( wēn )聲。簡體字“雲”聲。從“酉”,與酒有關。本义是釀酒。

〔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ùn] ⑴ 釀酒⑵ 指酒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於問切頁碼494頁,第7

異體

醞釀也。从酉𥁕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迂郡反頁碼1150頁,第2行,第3

醞釀也。從酉昷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於問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987頁,第4許惟賢1296頁,第5

醞釀也。

段注引申爲醞藉。《詩・小宛》箋,《禮記》禮噐注,《漢書・匡張孔馬傳贊》皆曰醞藉。師古云:謂如醞釀及薦藉。道其寛博重厚也。今人多作蘊藉。失之遠矣。《毛詩》叚借溫字。

从酉。𥁕聲。

段注於問切。十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醞籍,宜作蘊藉。段說非。

醞藉,《漢書》注誤,乃褽藉之借,即寬褽之意。

醞藉=蘊藉。段非。

蘊藉。

醞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79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1254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935頁
4說文校箋第655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589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2179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61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7273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3101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91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629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5179頁,第4字
13說文詁林第14289頁【補遺】第18152頁
14通訓定聲第3207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303頁【崇文】第5209頁
16說文句讀第2148頁
17章授筆記第615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159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367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