郘字详情

𭗱

ㄌㄩˇ

阝部

8画

6

14画 (郘)

左右结构

RRNL

JJY

67627

U 90D8

KKBH

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郘字概述

〔郘〕字拼音是(lǚ),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8画

〔郘〕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吕、阝”或“呂、”。

〔郘〕字仓颉码是RRNL,五笔是KKBH,四角号码是67627,郑码是JJY

〔郘〕字的UNICODE是U+90D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080,UTF-32:000090D8,UTF-8:E9 83 98。

〔郘〕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ㄌㄩˇ

基本解释

古邑名。在今中国山西省霍州市南。春秋时属晋,为吕甥封邑。亦作“”。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44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271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1258頁,第1

廣韻》:力舉切;《集韻》:雨舉切,𡘋音呂 —— 亭名。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邑部

愛日堂藏本: 第744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674頁,第18

《集韻》雨舉切。

謹照原文雨舉改兩舉。

注解

〔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郘〕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呂、⻏

〔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ǚ] ⑴ 古邑名。在今中国山西省霍州市南。春秋时属晋,为吕甥封邑。亦作“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