遝字详情

𭗱

ㄊㄚˋ

辶部

13画

10

17画 (遝)

半包围结构

YWLE YWLF

WLKV

36309

U 905D

LIPI

竖、横折、竖、竖、横、竖、撇、撇、点、点、点、横折折撇、捺

遝字概述

〔遝〕字拼音是(tà),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3画

〔遝〕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眔”或“辶、𥄳”。

〔遝〕字仓颉码是YWLE YWLF,五笔是LIPI,四角号码是36309,郑码是WLKV

〔遝〕字的UNICODE是U+905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957,UTF-32:0000905D,UTF-8:E9 81 9D。

汉字解释

ㄊㄚˋ

基本解释

相及。杂~(行人很多,拥挤杂乱)。

详细解释

形容词
通“”。众多;重叠 crowded and repeated 宾从杂遝实要津。——杜甫《丽人行》 又
遝匝(纷乱貌);遝冈复岭(冈峦重沓);遝集(纷繁聚集) 【漢典】。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24頁,第23

同文書局本: 第1263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1247頁,第8

唐韻》:徒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𡘋音沓。正韻》:雜遝也。前漢・劉向傳》:周文開基,西郊雜遝。曹植〈洛神賦〉:衆靈雜遝。

又,《玉篇》:䢔遝,行相及也。古詩:䢔遝高飛莫安宿。王褒〈洞簫賦〉:鶩合遝以詭譎。【註】合遝,盛多貌。

又,馺遝。陸機〈文賦〉:紛葳蕤以馺遝。【註】文辭壯奮也。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辵部

愛日堂藏本: 第734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673頁,第28

《前漢・劉向傳》周文開基,西郊雜遝。

謹按劉向傳雜遝二字屬下句不屬上句,今照原文句讀改爲雜遝衆賢,罔不肅和。

《王褒・洞簫賦》鶩合遝以詭譎。

謹照原文鶩改騖。

注解

〔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遝〕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𥄳

〔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à] ⑴ 相及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徒合切頁碼52頁,第32

遝䢔也。从辵眔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道合反頁碼153頁,第1行,第1

遝䢔也。從辵眔聲。

鍇注臣鍇按:《史記》曰:「魚鱗雜遝,烟至風起。」謂䢔遝並進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徒合切古音第八部頁碼282頁,第3許惟賢126頁,第7

遝䢔也。

段注《廣韵》。䢔遝,行相及也。《文賦》。紛葳蕤以馺遝。《方言》。迨遝,及也。東齊曰迨。關之東西曰遝。或曰及。《公羊傳》。祖之所逮聞也。漢石經作遝聞。

从辵。眔聲。

段注《目部》云:眔,目相及也。是遝亦會意。徒合切。八部。按褱𥊽字皆眔聲。是合韵之理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遝=迨,雙聲。

遝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0頁,第16字
2陳昌治本第149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126頁
4說文校箋第71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65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22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9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98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4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41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70頁,第17字
12說文注箋第539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467頁【補遺】第16352頁
14通訓定聲第220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51頁【崇文】第601頁
16說文句讀第202頁
17章授筆記第81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347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84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