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字概述
〔他〕字拼音是(tā),部首是亻部,总笔画是5画。
〔他〕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也”,五行属火。
〔他〕字造字法是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是负担。
〔他〕字仓颉码是OPD,五笔是WBN,四角号码是24212,郑码是NYI,中文电码是0100,区位码是4391。
〔他〕字的UNICODE是U+4ED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182,UTF-32:00004ED6,UTF-8:E4 BB 96。
〔他〕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277,属常用字。
〔他〕字异体字是佗、她、它、怹、牠、祂、馱、𬽲。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4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92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7頁,第9字
音《廣韻》:託何切;《正韻》:湯何切,𡘋音拖 —— 與佗、它通。彼之稱也,此之別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又,〈小雅〉: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义又,《玉篇》:誰也。
义又,邪也。揚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他。
义又,凡牛馬載物曰負他。
音又,《集韻》:唐佐切 —— 同「䭾」,亦畜負物也。
音又,司馬相如〈上林賦〉:不被創刃怖而死者,他他藉藉,填坑滿谷。【註】他音
,言禽獸僵死交相積也。
音又,《正字通》:方言呼人曰他,讀若塔平聲。
注解
〔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他〕字拼音是tā,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也。
〔他〕字造字法是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是负担。
〔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ā] ⑴ 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时泛指,不分性别⑵ 别的,另外的⑶ 虚指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徒何切頁碼第260頁,第12字續丁孫
佗
異體他
負何也。从人它聲。
鉉注臣鉉等案:《史記》:「匈奴奇畜有橐佗。」今俗譌誤謂之駱駞,非是。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佗,俗字作駝,作馱。」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五反切徒何切頁碼第668頁,第3行,第1字述
負何也。從人它聲。
鉉注臣鉉等按:《史記》:匈奴奇畜有橐佗,今俗譌誤,謂之駱駝,非是。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徒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481頁,第2字許惟賢第650頁,第6字
負何也。
段注負字葢淺人增之耳。《小雅》。舍彼有罪。予之佗矣。傳曰:佗,加也。此佗本義之見於經者也。佗之俗字爲駝,爲馱。𣜩變佗爲他。用爲彼之偁。古相問無它乎。祇作它。又《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卽羔羊之委蛇委蛇也。傳云:委委者,行可委曲從迹也。佗佗者,德乎易也。《羔羊傳》云:委蛇者,行可從迹也。語詳略不同。
从人。它聲。
段注徒何切。十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負何(荷)也,馱,駝皆俗字。
他,《說文》弛敷也。訓放之施當作弛。《論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施當作他,訓加也。
負何也,俗作馱、駝。引申為凡有所加之義。
佗【徒】,負何也,引申為凡有所加之義。駝、馱皆俗字。
佗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511頁,第10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653頁,第9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99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329頁,第16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13頁,第20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132頁,第5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933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4003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672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02頁,第26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24頁,第1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667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8018頁【補遺】第17193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27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688頁【崇文】第274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63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333頁,第2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314頁,第3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765頁,第10字 |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託何切、食遮切頁碼第450頁,第1字續丁孫
它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
蛇
異體虵、𧉮
它或从虫。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附注按:「它」是「蛇」的本字,後假借為其它的「它」,另加虫旁作「蛇」。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凡它虫字从或體作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託何切頁碼第1057頁,第3行,第1字述
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從它。
反切食遮切頁碼第1057頁,第4行,第1字述
它或從虫。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託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710頁,第1字許惟賢第1179頁,第7字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
段注𠂹各本作垂。今正。𠂹者,艸木華葉𠂹也。引申爲凡物下𠂹之偁。垂者遠邊。非其義。冤曲者,其體。垂尾者,其末。它象其臥形。故詘尾而短。它象其上冤曲而下垂尾。故長。詘尾謂之虫。垂尾謂之它。它與𠂹古音同也。詩。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吳語》。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虺皆虫之叚借。皆謂或臥或垂尾耳。臥者較易制。曳尾而行者難制。故曰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也。託何切。十七部。今人蛇與它《異義》異音。蛇食遮切。
上古艸凥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段注上古者,謂神農以前也。相問無它,猶後人之不恙無恙也。語言轉移,則以無別故當之。而其字或叚佗爲之。又俗作他。《經典》多作它。猶言彼也。許言此以說叚借之例。《羔羊傳》曰:委蛇,行可從迹也。亦引申之義也。
凡它之屬皆从它。
它或从虫。
段注它篆本以虫篆引長之而巳。乃又加虫左旁。是俗字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上古草凥患它,故相問「無它乎」。「無它」今作「無佗」,猶言無恙也。無恙者,無蛘也。
白话解释
它,蛇。字形采用“虫”的结构,通过拉长“虫”的尾巴形成“它”字,字形蛇的身子蜷曲而垂尾的形状。上古时代的人们居住在草野 之中,总是担心虫蛇的侵害,因此见面时总是互相问候说“你没碰到蛇吧?”所有与它相关的字,都采用“它”作边旁。“蛇”,这是“它”字的异体字,采用“虫”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像蛇盤屈垂尾之形。金文二例,承自甲骨文。戰國文字二例,承自金文。篆文承自戰國文字,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它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91頁,第1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147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5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97頁,第1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34頁,第4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978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317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645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840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55頁,第17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74頁,第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728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093頁【補遺】第1796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25頁,第5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83頁【崇文】第472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54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899頁,第1字 |
| 18 | 章授筆記 | 第561頁,第1字 |
| 19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116頁,第5字 |
| 20 | 古字釋要 | 第1238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