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字详情
遏
遏字概述
〔遏〕字拼音是(è),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2画。
〔遏〕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曷”,五行属木。
〔遏〕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曷声。本义是抑制;阻止,阻拦。
〔遏〕字仓颉码是YAPV,五笔是JQWP,四角号码是36302,郑码是WKRY,中文电码是6666,区位码是2284。
〔遏〕字的UNICODE是U+904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943,UTF-32:0000904F,UTF-8:E9 81 8F。
〔遏〕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624,属次常用字。
〔遏〕字异体字是𨔹。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21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61頁,第2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45頁,第18字
音《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𡘋音閼。《爾雅・釋詁》:遏,止也。【註】以逆相止曰遏。《廣韻》:絕也。《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書・武成》:以遏亂略。【註】遏,絕亂謀也。
义又,《爾雅・釋詁》:逮也。揚子《方言》:東齊曰遏,言相及也。
义又,與按通。《詩・大雅》:以按徂旅。《孟子》作遏。
音又,叶許竭切,音歇 —— 通作曷。《詩・商頌》「則莫我敢曷」,叶截烈。【註】曷遏通。
音又,叶于歇切,音謁。《後漢・崔駰・反都賦》:勒威赫斯,果秉其鉞;如川之流,動不可遏。
注解
〔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遏〕字拼音是è,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曷。
〔遏〕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曷声。本义是抑制;阻止,阻拦。
〔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è] ⑴ 阻止⑵ 古同“害”:“无~尔躬”。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烏割切頁碼第54頁,第36字續丁孫
遏
微止也。从辵曷聲。讀若桑蟲之蝎。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厄渴反頁碼第158頁,第4行,第1字述
微止也。從辵曷聲。讀若桑蟲之蝎。
鍇注臣鍇曰:「繳繞使止也,故《博物志》曰:『響遏行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烏割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95頁,第3字許惟賢第132頁,第11字
微止也。
段注《釋詁》。遏止也。按微者細密之意。
从辵。曷聲。讀若桑蟲之蝎。
段注之字衍。烏割切。十五部。桑蟲蝎見《虫部》。蜀也。亦名蝤蠐。
白话解释
遏,阻止。字形采用“辵”作边旁,“曷”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辵、曷聲,隸書、楷書同。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曷」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曷」字本義為「何也」,古文字學家或以為是「被割下來的果實」,無論依那一說都與「遏」義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遏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5頁,第1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56頁,第7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30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74頁,第14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69頁,第7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37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421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048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362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43頁,第6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74頁,第17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566頁,第4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550頁【補遺】第16370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658頁,第5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59頁【崇文】第63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15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443頁,第1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200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