踣字详情
踣
踣字概述
〔踣〕字拼音是(bó),部首是足部,总笔画是15画。
〔踣〕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咅”,五行属水。
〔踣〕字仓颉码是RMYTR,五笔是KHUK,四角号码是60161,郑码是JISJ,中文电码是6438,区位码是8559。
〔踣〕字的UNICODE是U+8E2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387,UTF-32:00008E23,UTF-8:E8 B8 A3。
〔踣〕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771。
〔踣〕字异体字是䞳、䟔、仆、殕。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37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28頁,第2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08頁,第3字
音《唐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𡘋音匐。《說文》:僵也。《爾雅・釋言》:斃,踣也。【疏】斃,又謂之踣。《周禮・秋官・掌戮》: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註】踣,僵尸也。《左傳・襄十一年》:與晉踣之。【註】僵也。
音又,《集韻》:蒲枚切,音裴。又,蒲𠋫切,音抷 —— 義𡘋同。
音又,《廣韻》、《集韻》𡘋匹𠋫切,音㰴 —— 與仆同。《莊子・外物篇》:申徒狄因以踣河。《呂氏春秋》:將欲踣之,必高舉之。
音又,《集韻》:芳遇切,音赴 —— 義同。
注解
〔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踣〕字拼音是b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咅。
〔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ó] ⑴ 跌倒⑵ 倒毙,僵死,破灭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蒲北切頁碼第62頁,第5字續丁孫
踣
僵也。从足㕻聲。《春秋傳》曰:「晉人踣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甫北反頁碼第177頁,第6行,第1字述
僵也。從足咅聲。《春秋傳》曰:「晉人踣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蒲北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332頁,第3字許惟賢第149頁,第6字
僵也。
段注僵,卻偃也。
从足。咅聲。
段注蒲北切。按古音在四部。《爾雅・釋文》音赴。或孚豆蒲矦二反。是也。然則踣與仆音義皆同。孫炎曰:前覆曰仆。《左傳正義》曰:前覆謂之踣。對文則偃與仆別。散文則通也。《走部》䞳同。
《春秋傳》曰:晉人踣之。
段注《左傳》襄十四年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僵也,與偃正反。
頭向下足向上曰踣,僵也,與偃正反。
僵也(頭向下足向上)。與偃正反。
踣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21頁,第17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79頁,第8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4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85頁,第2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81頁,第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80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482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175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421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50頁,第1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86頁,第16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646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760頁【補遺】第16399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822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78頁【崇文】第70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45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96頁,第6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602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228頁,第1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