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字详情

𭗱

yuánㄩㄢˊyùnㄩㄣˋ

贝部

6画

2

10画 (員)9画 (貟)

上下结构

IBO

ZSLO

23802

9322

U 8D20

CMU

撇折、点、竖、横折、撇、点

贠字概述

〔贠〕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uán、yùn),部首是贝部,总笔画是6画

〔贠〕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厶、贝”。

〔贠〕字仓颉码是IBO,五笔是CMU,四角号码是23802,郑码是ZSLO,中文电码是9322

〔贠〕字的UNICODE是U+8D2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128,UTF-32:00008D20,UTF-8:E8 B4 A0。

〔贠〕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1yuánㄩㄢˊ

基本解释

同“”。

2yùnㄩㄣˋ

基本解释

姓。唐代有员半千。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39頁,第22

同文書局本: 第189頁,第31

標點整理本: 第117頁,第22

唐韻》:王權切;《集韻》、《韻會》、《正韻》:于權切,𡘋音圓。說文》:物數也。徐鉉曰:古以貝爲貨,故數之。

又,《玉篇》:官數。史記・平原君傳》:願君卽以遂備員而行矣。前漢・尹翁歸傳》:責以員程。【註】師古曰:員,數也。

又,《正韻》:周也,幅員,亦作幅隕。詩・商頌》:景員維河。【傳】員,均也。與幅隕同。又,《廣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𡘋音雲。廣韻》:益也。詩・小雅》:無棄爾輔,員于爾幅〔「員于爾幅」之「幅」,原文作「輻」〕【傳】員,益也。

又,地名。前漢・匈奴傳》:前將軍出塞千二百余里,至烏員。

又,通鄖。前漢・古今人表》:員公辛。【註】師古曰:員讀曰鄖。

亦與云通。詩・鄭風》:聊樂我員〔「員」,開明版作「貟」〕【釋文】員,本亦作云。〈商頌〉:景員維河。【箋】員古與云通。【釋文】員,毛音圓,鄭音云:二音皆可讀。

又,《集韻》:于倫切;《韻會》:爲贇切,𡘋音筠。集韻》:人字。左傳・襄二十六年》:行人子員。

又,《廣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𡘋音運。廣韻》:姓也,前涼錄有金城員敞,唐有棣州刺史員半千。韻會》:伍員,人名,後人慕之,爲姓。〇【按】《左傳・昭二十年》伍員,《釋文》本音云。楊愼曰:陸蒙詩「賴得伍員騷思少」,誤讀平聲。此說非也。員字平去二音皆可讀。

玉篇》、《廣韻》作貟。

卷目:考證・丑集上 部首:口部

愛日堂藏本: 第95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41頁,第16

《詩・小雅》無棄爾輔,員于爾幅。

謹照原文幅改輻。

《商頌》景員維河。《箋》員古與云通。

謹照原文古與云通改古文作云。

注解

〔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員〕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uán、yún、yù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口、貝

〔員〕字造字法是會意。甲骨文字形,表示俯視鼎,看到鼎口是圓形的。小篆从貝,口聲。本义是物的數量;人員的數額。亦指人員。

〔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uán] ⑴ 人,工作或學習的人⑵ 指團體組織中的人⑶ 周圍⑷ 量詞,常用於武將 [yún] ⑴ 增加。⑵ 表示語氣。⑶ 古人名用字。 [yùn] ⑴ 姓。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貝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82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204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1181頁,第2

唐韻》、《集韻》、《韻會𡘋于權切,音圓。〇【按】《說文》字从口、从貝 —— 于權切 —— 物數也。徐鍇曰:古以物爲貨,故數之,無雲音。廣韻》、《集韻》从厶、从貝,亦訓物數,引《說文》 —— 于權切 —— 又入文韻,音雲;又去聲,音運。疑从口、从厶本屬一字,《說文》止一切,而後人增廣其音。及楊愼曰「云與貟古今字,云乃貟之省文」,引《詩・鄭風》聊樂我貟。釋文》:貟本亦作云。則从厶、从口顯屬二字。然員字或本通云,必曰云从貟省,終無考據,恐近穿鑿。今从《正字通》,字雖分列,从口者,入口部;从厶者,入貝部,仍依《說文》義。詳口部員字註。

注解

〔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貝部

〔貟〕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uán、yún、yù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厶、貝

〔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undefined] ⑴ 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