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字概述
〔元〕字拼音是(yuán),部首是一部,总笔画是4画。
〔元〕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二、儿”或“一、兀”,五行属木。
〔元〕字造字法是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是头。
〔元〕字仓颉码是MMU,五笔是FQB,四角号码是10212,郑码是BDRD,中文电码是0337,区位码是5210。
〔元〕字的UNICODE是U+514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803,UTF-32:00005143,UTF-8:E5 85 83。
〔元〕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080,属常用字。
〔元〕字异体字是原、圓。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儿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1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3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50頁,第5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愚袁切,音原。《精薀》㊟〔即《六書精蘊》〕: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义又,《爾雅・釋詁》:元,始也。
义又,《廣韻》:長也。
义又,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义又,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
义又,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义又,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义又,《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左傳》〔註〕: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义又,氣也。《公羊傳》〔註〕:變一爲元,元者,氣也。
义又,正月一日曰元日。《書・堯典》:月正元日。【註】朔日。
义又,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𡘋曰元。
义又,姓。《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又,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音又,《韻補》叶虞雲切,音輑。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史記・敘傳》:莊王之賢,乃復國陳;既赦鄭伯,班師華元。〇【按】新、陳𡘋非文韻。
卷目:考證・子集下 部首:儿部
愛日堂藏本: 第65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39頁,第35字
《書・堯典》月正元日。
謹照原書堯典改舜典。
注解
〔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儿部。
〔元〕字拼音是yu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一、兀、;、二、儿。
〔元〕字造字法是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是头。
〔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uán] ⑴ 头、首、始、大⑵ 基本⑶ 同“圆”。⑷ 未知数⑸ 中国朝代名⑹ 姓。⑺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愚袁切頁碼第1頁,第3字續丁孫
元
始也。从一从兀。
鉉注徐鍇曰:「元者,善之長也,故从一。」
附注高鴻縉《中國字例》:「(元,)意為人之首也。名詞。从人,而以『・』或『二』指明其部位,正指其處,故為指事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宜袁反頁碼第22頁,第5行,第1字述
始也。從一,兀。
鍇注臣鍇曰:「元者,善之長,故從一。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故從兀。兀,高也。與堯同意。俗本有『聲』字,人妄加之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愚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頁,第2字許惟賢第1頁,第3字
始也。
段注見《爾雅・釋詁》。《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
从一。兀聲。
段注徐氏鍇云:不當有聲字。以髡从兀聲,䡇从元聲例之。徐說非。古音元兀相爲平入也。凡言从某某聲者。謂於六書爲形聲也。凡文字有義有形有音。《爾雅》已下,義書也。《聲類》已下,音書也。《說文》,形書也。凡篆一字,先訓其義。若始也,顚也是。次釋其形。若从某,某聲是。次釋其音。若某聲及讀若某是。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書也。愚袁切。古音第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引申為人之頭。
元,十四部,兀,十五部。
由始之義,引申為人首之稱。元,十四(平);兀,十五(入)。十四部無入,借十五部為入,故从兀。
始也,引申為人首之稱。兀為元之入聲(元在古韻十四部,兀在古韻十五部,十四、十五同部同入),故从兀聲。
白话解释
元,起始。字形采用“一、兀”会义。
字形解说
殷金文有作,像人的側形而大其首。字強調人的頭部。甲骨文有增橫畫作從上形,亦強調人的顛首位置。字由
而
而
,本屬象形,甲文從人從上,會意。《說文》分析作「从一、兀聲」的形聲,可商。
元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2頁,第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3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33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頁,第2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頁,第2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頁,第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頁,第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4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993頁【補遺】第16138頁【補編】第14867頁【後編】第18198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25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2頁【崇文】第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3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39頁,第1字 |
| 18 | 章授筆記 | 第1頁,第2字 |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9頁,第1字 |
| 20 | 古字釋要 | 第1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