謐字详情

ㄇㄧˋ

言部

17画

10

17画 (謐)

左右结构

YRPHT

SWML

03612

U 8B10

YNTL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点、斜钩、点、撇、点、竖、横折、竖、竖、横

謐字概述

〔謐〕字拼音是(mì),部首是言部,总笔画是17画

〔謐〕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𥁑”或“訁、𥁑”。

〔謐〕字仓颉码是YRPHT,五笔是YNTL,四角号码是03612,郑码是SWML

〔謐〕字的UNICODE是U+8B1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600,UTF-32:00008B10,UTF-8:E8 AC 90。

〔謐〕字异体字是𧨨

汉字解释

ㄇㄧˋ

基本解释

安寧,平靜。~~(清靜無聲)。安~。靜~。寂~。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聲。本義:安靜) 同本義(指環境的安靜,沒有動盪,沒有騷擾) be quiet and peaceful 謐,靜語也,一曰無聲也。——《說文》 其化清謐。——《素問·氣交變大論》。注:「謐,靜也。」 其政謐。——《五常正大論》。注:「謐,靜也。」 海表謐然。——《三國志·東夷傳》 四海謐然,宇內晏清。——《魏書·於慄忠傳》 內外寂謐。——《漢武帝內傳》 又
謐然(平靜的樣子);謐寧(寧靜);謐爾(安靜的樣子);謐謐(沉寂的樣子) 【漢典】。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06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175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149頁,第16

唐韻》:彌必切;《集韻》、《韻會》、《正韻》:覓畢切,𡘋音蜜。說文》:靜語也。一曰無聲也。爾雅・釋詁》:靜也。廣韻》:愼也、安也。班固《漢武帝內傳》:內外寂謐。〈魏志・東夷傳〉:海表謐然。宋書・樂志》:謝莊〈明堂歌〉云:地紐謐,乾樞回。

注解

〔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謐〕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𥁑

〔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ì] ⑴ 安寧,平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彌必切頁碼71頁,第17

謐靜語也。从言𥁑聲。一曰無聲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美弼反頁碼201頁,第2行,第2

謐靜語也。從言𥁑聲。一曰無聲。

鍇注臣鍇曰:「謐猶密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彌必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373頁,第3許惟賢168頁,第3

謐靜語也。

段注今文尚書維㓝之謐哉。《周頌》。誐以謐我。《釋詁》曰:謐,靜也。按《周頌》謐亦作溢,亦作恤。《堯典》謐亦作恤。《釋詁》。溢,愼也。溢,愼,謐,靜也。恤與謐同部。溢葢恤之譌體。愼靜二義相成。許云靜語者,爲其從言也。

从言。𥁑聲。

段注彌必切。十二部。

一曰無聲也。

段注今多用此義。

白话解释

谧,平静的话语。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谧”是没有声音。

謐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42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20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162頁
4說文校箋第97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91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320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557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130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78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58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97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728頁,第4字
13說文詁林第2988頁【補遺】第16438頁
14通訓定聲第255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00頁【崇文】第797頁
16說文句讀第278頁
17章授筆記第106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35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258頁,第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