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字详情
褰
褰字概述
〔褰〕字拼音是(qiān),部首是衣部,总笔画是16画。
〔褰〕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𡨄、衣”,五行属木。
〔褰〕字仓颉码是JTCV,五笔是PFJE86,PAWE98,四角号码是30732,郑码是WDSR,中文电码是5973,区位码是6929。
〔褰〕字的UNICODE是U+893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120,UTF-32:00008930,UTF-8:E8 A4 B0。
〔褰〕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6182。
〔褰〕字异体字是䙭、𧛓、𧝱、𧞼。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88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22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98頁,第19字
音《唐韻》:去乾切;《集韻》、《韻會》:丘虔切,𡘋音愆。《說文》:袴也。《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在乾侯,徵褰與襦。
义又,搴也。《詩・鄭風》: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禮・曲禮》:暑毋褰裳。
义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襞襀褰縐。【註】褰,縮也。
音又,《類篇》:紀偃切,音湕。九件切,音蹇 —— 義𡘋同。
义或作𧝱䙭𧛓。
注解
〔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褰〕字拼音是qi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𡨄、衣。
〔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ān] ⑴ 揭起:“子惠思我,~裳涉溱”。⑵ 古代称套裤。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去虔切頁碼第272頁,第10字續丁孫
褰
絝也。从衣,𡫜省聲。《春秋傳》曰:「徵褰與襦。」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六反切豈虔反頁碼第698頁,第3行,第2字述
絝。從衣,寒省聲。《春秋傳》曰:「微褰與襦。」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去䖍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570頁,第1字許惟賢第688頁,第1字
絝也。
段注昭卄五年《左傳》曰:公在乾侯。徵褰與襦。杜曰:褰,絝也。《方言》曰:絝,齊魯之間謂之䙭。按今《方言》作䙭。俗字也。褰之本義謂絝。俗乃假爲騫衣字。騫,虧也。古騫衣字作騫。今假褰而褰之本義廢矣。
从衣。寒省聲。
段注去䖍切。十四部。《字林》己偃反。
《春秋傳》曰:徵褰與襦。
褰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536頁,第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685頁,第2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521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349頁,第7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30頁,第6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192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038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4179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761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12頁,第29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41頁,第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828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8396頁【補遺】第17257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05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720頁【崇文】第287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121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586頁,第2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800頁,第1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