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字详情
衍
衍字概述
〔衍〕字拼音是(yǎn),部首是彳部,总笔画是9画。
〔衍〕字是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彳、𣲇”或“行、氵”,五行属水。
〔衍〕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水,从行。本义是水流入海。
〔衍〕字仓颉码是HOEMN,五笔是TIFH86,TIGS98,四角号码是21221,郑码是OIV,中文电码是5888,区位码是4960。
〔衍〕字的UNICODE是U+884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893,UTF-32:0000884D,UTF-8:E8 A1 8D。
〔衍〕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582,属次常用字。
〔衍〕字异体字是𧗠。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行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57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08頁,第3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84頁,第3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以淺切,音演 —— 水溢也。《說文》:水朝宗于海也。
义又,《小爾雅》:澤之廣者,謂之衍。
义又,美也。《詩・小雅》:釃酒有衍。
义又,布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離靡廣衍。
义又,游衍,自恣之意。《詩・大雅》: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义又,衍沃,平美之地。《左傳・襄二十五年》:井衍沃。
义又,曼衍,無極也。《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
义又,沙衍,水中有沙者。《穆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义又,篋衍,笥也。《莊子・天運篇》: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
义又,《博雅》:衍衍,行也。謝朓詩:衍衍淸風爛。
义又,水名。《史記・荆軻傳》:丹匿衍水中。《索隱》曰:在遼東。
义又,胊衍,地名。《前漢・地理志》:屬北地郡。
义又,姓。《通志・氏族略》:衍,子姓,宋微仲衍之後。
音又,《廣韻》:于線切,延去聲 —— 義同。
音又,《集韻》:夷然切,音延 —— 進也。《周禮・春官》:望祀望衍。【鄭註】讀平聲。【疏】衍衍,祭也。劉歆〈甘泉賦〉「高巒峻阻,臨眺曠衍」,叶泉字韻。
义《直音》或作
。
卷目:考證・申集下 部首:行部
愛日堂藏本: 第646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9頁,第17字
《周禮・春官》望祀望衍。《鄭註》讀平聲。
謹照原文讀平聲改讀爲延。
注解
〔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行部。
〔衍〕字拼音是yǎn,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行、氵。
〔衍〕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水,从行。本义是水流入海。
〔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ǎn] ⑴ 延长,开展⑵ 多余的(指文字)⑶ 低而平坦之地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以淺切頁碼第365頁,第28字續丁孫
衍
水朝宗于海也。从水从行。
附注王筠句讀:「案:字形,水在行中與『洐』水在行外異,當是即形為義,乃《孟子》『水由地中行』之說。上文『洪』、『洚』二字,是氾濫之時,『衍』字則禹治水之後,其流順軌朝宗於海。」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余羨反頁碼第896頁,第1行,第1字述
水朝宗於海皃也。從水、行。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以淺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181頁,第5字許惟賢第949頁,第5字
水朝宗于海皃也。
段注鉉無皃字。非。海𣶃之來。旁推曲暢。兩厓渚涘之閒不辨牛馬。故曰衍。引伸爲凡有餘之義。假羨字爲之。
从水行。
段注衍字水在旁。衍字水在中。在中者,盛也。會意。以淺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小爾雅》「廣平曰衍」,乃㕣之借,山間陷泥地也。
流則多,故引早為衍餘,借用羡字。
白话解释
衍,河水朝圣般奔向大海。字形采用“水、行”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行、從川。「行」為道路,引申為一切通道;「川」為暢通無阻的水流。二者相合正表示水流河道,暢通無阻的樣子。金文字形則改川為水,水與川義近可通。戰國文字從、從水。「
」為隧道,引申可為通道。字形正像水從隧道中通過,也表示暢通無阻的樣子。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則和金文同形,從行、從水。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衍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22頁,第1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20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9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74頁,第3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35頁,第2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589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693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386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325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7頁,第2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58頁,第11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848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853頁【補遺】第17645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65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55頁【崇文】第381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45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796頁,第1字 |
| 18 | 章授筆記 | 第452頁,第1字 |
| 19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77頁,第2字 |
| 20 | 古字釋要 | 第1015頁,第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