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字详情
虐
虐字概述
〔虐〕字拼音是(nüè),部首是虍部,总笔画是9画。
〔虐〕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虍、𰀄”或“虍、𰀂”,五行属火。
〔虐〕字造字法是会意。小篆字形。从虍( hǔ 指虎头),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隶变后省略“人”字。本义是凶恶,残暴。
〔虐〕字仓颉码是YPSM,五笔是HAAG86,HAGD98,四角号码是21214,郑码是IHH,中文电码是5707,区位码是3716。
〔虐〕字的UNICODE是U+865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384,UTF-32:00008650,UTF-8:E8 99 90。
〔虐〕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470,属次常用字。
〔虐〕字异体字是䖈、䖋、䨋、瘧、𣑅、𤼻、𥤫、𧆝、𧆧、𧆩、𧆱、𩁿。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虍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71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73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46頁,第5字
音《唐韻》:魚約切;《集韻》、《韻會》:逆約切,𡘋音瘧。《增韻》:苛也。《書・湯誥》: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
义又,災也。《書・盤庚》:殷降大虐。【傳】我殷家于天降大災。
义又,《說文》:殘也。《左傳・襄十八年》:陵虐神主。【註】數伐魯殘民人。
音又,《韻補》:宜照切,叶去聲。《毛詩》:匪用爲敎,覆用爲虐。借曰未知,亦聿既髦。
音又,宜戟切,音逆。《史記・敘傳》:子羽暴虐,漢行功德。
义《類篇》本作𧆩,亦作䖈𧆝。
注解
〔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虍部。
〔虐〕字拼音是nüè,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虍、𰀂。
〔虐〕字造字法是会意。小篆字形。从虍( hǔ 指虎头),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隶变后省略“人”字。本义是凶恶,残暴。
〔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üè] ⑴ 残暴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魚約切頁碼第155頁,第13字續丁孫
𧆩
異體𧆧、虐、虐
殘也。从虍,虎足反爪人也。
𧆱
異體𣑅
古文虐如此。
附注王筠句讀:「蓋从虎口,《莊子・盜跖篇》所謂不免虎口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虎、从人,裘錫圭《釋虐》以為象虎抓人欲噬形,因此有殘虐的意思。」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魚芍反頁碼第394頁,第4行,第1字述
殘也。從虎足反爪人也。
鍇注臣鍇曰:「言虎反足以爪人也。《漢書》:甯成爲政虐人,謂之乳虎也。」
反切………頁碼第394頁,第5行,第1字述
古文虐如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魚約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836頁,第3字許惟賢第371頁,第1字
殘也。
段注《歹部》曰:殘,賊也。
从虍爪人。
段注爪人補。三字會意。
虎足反爪人也。
段注覆手曰爪。虎反爪鄉外攫人是曰虐。魚約切。二部。
古文虐如此。
白话解释
虐,虎豹残杀猎物。字形采用“虍”作边旁,像虎足扳抓人。,古文的“虐”如此写法。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從虎、從人,有的突顯利爪,像猛虎抓人欲噬之形,表示「殘暴酷虐」的意思。金文與漢隸《熹平石經》、〈石門頌〉所從「人」形倒置,訛變近似「匕」形。戰國文字從虎、從口,《說文》古文正承自此形。《說文》篆文「」,從虍、爪、人,「虍」即「虎」之省形,「爪」即「抓」,突顯利爪,抓人吞噬。段注本《說文》:「虐,殘也。从虍、爪、人,虎足反爪人也。」本義為兇狠殘暴,正寄寓於猛虎噬人之形象。商周多見虎食人主題之青銅器,可為佐證。今楷書「虐」字把虎頭寫成「虍」、把反爪寫成「
」,是篆文「?」的省形楷化。構形演變,雖有差異,在六書中都屬於異文會意。教育部楷書以「虐」為正字。
虐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308頁,第7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406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315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01頁,第12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93頁,第1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688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210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744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010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23頁,第1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99頁,第1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594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5180頁【補遺】第1676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338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414頁【崇文】第165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614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407頁,第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135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495頁,第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