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字详情
藻
藻字概述
〔藻〕字拼音是(zǎo),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19画。
〔藻〕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澡”,五行属水。
〔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澡声。本义是藻类植物,古专指水藻。
〔藻〕字仓颉码是TERD,五笔是AIKS,四角号码是44194,郑码是EVJF,中文电码是5679,区位码是5269。
〔藻〕字的UNICODE是U+85F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299,UTF-32:000085FB,UTF-8:E8 97 BB。
〔藻〕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455,属次常用字。
〔藻〕字异体字是薻、𧀉、𧁑、𧃡、𧅂。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49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67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38頁,第4字
音《唐韻》、《韻會》𡘋子皓切,音早。《說文》:水草也。《詩・召南》:于以采藻。【箋】藻之言澡也。陸璣云:生水底。
义又,班固〈東都賦〉:鋪鴻藻。陸機〈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註】孔安國《尚書傳》曰:藻,水草之有文者,以喻文焉。
义又,《後漢・劉陶傳》:武旅有鳧藻之士。【註】鳧得水藻,言喜悅也。
义又,《韻會》:今屋上覆橑謂之藻井。《風俗通》:宮室象東井,刻荷蔆水草,所以厭火也。張衡〈西京賦〉:蒂倒茄于藻井。
义又,藻藉,所以薦玉者。詳藉字註。
义又,姓。《正字通》:南北朝有藻重。
音又,《集韻》:側絞切,音爪 —— 義同,或作𧃡𧅂。《干祿字書》:俗作
。
注解
〔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藻〕字拼音是zǎ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澡。
〔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澡声。本义是藻类植物,古专指水藻。
〔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ǎo] ⑴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⑵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⑶ 指华丽的文彩、文辞⑷ 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子皓切頁碼第30頁,第15字續丁孫
𧃡
異體薻
水艸也。从艸从水,巢聲。《詩》曰:「于以采薻?」
藻
薻或从澡。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子草反頁碼第105頁,第7行,第2字述
水艸也。從艸、水,巢聲。《詩》曰:「於以采薻。」
反切………頁碼第106頁,第1行,第1字述
薻或從澡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子晧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81頁,第5字許惟賢第79頁,第5字
水艸也。
段注今水中莖大如釵股,葉蒙茸深綠色,莖寸許有節者是。《左氏》謂之薀藻。
从艸水。巢聲。
段注子晧切。二部。籒文作𧄩。《禮經》華采之字,古文用繅。今文用藻,璪。
詩曰:于以采薻。
段注《召南》文。
薻或从澡。
藻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57頁,第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2頁,第5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1頁,第19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5頁,第8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25頁,第5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44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10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95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3頁,第3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1頁,第1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40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890頁【補遺】第16263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255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4頁【崇文】第41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5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52頁,第3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568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95頁,第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