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字详情
薄
薄字概述
〔薄〕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áo、bó、bò),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16画。
〔薄〕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溥”,五行属水。
〔薄〕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芔,溥( pǔ )声。本义是草木丛生处。
〔薄〕字仓颉码是TEII,五笔是AIGF86,AISF98,四角号码是44142,郑码是EVFD,中文电码是5631,区位码是1701。
〔薄〕字的UNICODE是U+858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180,UTF-32:00008584,UTF-8:E8 96 84。
〔薄〕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326,属常用字。
〔薄〕字反义词是肥、浓、字、厚、浓、深,异体字是䙏、亳、泊、箔、簿、𦻈。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33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60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30頁,第11字
音《唐韻》:傍各切,音泊 —— 林薄也。《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註】草叢生曰薄。
义又,簾也。《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索隱》曰:織
薄也。
义又,厚薄。
义又,少也。《詩・周南》:薄澣我衣。
义又,聊也。《詩・周南》:薄言采之。
义又,輕也。《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义又,嫌也。《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义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义又,《博雅》:薉也。
义又,集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义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义又,被也。《書・益稷》:外薄四海。
义又,水名。《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义又,姓。《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义又,亭名。《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义又,草名。薄荷,見荷字註。
义又,通亳。《禮・郊特牲》:薄社北牖。【註】殷社。《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音又,迫各切,音博 —— 廹也。《易・說卦傳》:雷風相薄。《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
义又,迫晚曰薄暮。
义又,侵也。《荀子・天倫篇》:寒暑未薄而疾。
音又,匹各切,音粕。《詩・齊風》:載驅薄薄。【傳】疾驅聲也。
音又,薄革切 —— 同「欂」,壁柱也。《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音又,《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書序〉應為〈蔡仲之命〉之訛。「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為《書・蔡仲之命》之文〕「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
卷目:考證・申集上 部首:艸部
愛日堂藏本: 第615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7頁,第42字
《荀子・天倫篇》寒暑未薄而疾。
謹照原書改天論篇。
注解
〔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薄〕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áo、bó、bò,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溥。
〔薄〕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芔,溥( pǔ )声。本义是草木丛生处。
〔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áo] ⑴ 厚度小的⑵ 冷淡,不热情⑶ 味道淡⑷ 土地不肥沃㈡ [bó] ⑴ 义同“薄”( báo ),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⑵ 轻微,少⑶ 不庄重,不厚道⑷ 轻视⑸ 不充实,不坚强⑹ 迫近⑺ 同“箔”,帘子。⑻ 姓。㈢ [bò] ⑴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旁各切頁碼第27頁,第4字續丁孫
薄
林薄也。一曰蠶薄。从艸溥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盆各反頁碼第97頁,第2行,第1字述
林薄也,一曰蠶薄。從艸溥聲。
鍇注臣鍇曰:「木曰林,草曰薄,故云叢薄。」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㫄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61頁,第1字許惟賢第70頁,第5字
林薄也。
段注《吳都賦》。傾藪薄。劉注曰:薄,不入之叢也。按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引伸凡相迫皆曰薄。如外薄四海,日月薄蝕皆是。傍各、補各二切同也。相迫則無閒可入。凡物之單薄不厚者亦無閒可入。故引伸爲厚薄之薄。曹憲云:必當作䙏。非也。
一曰蠶薄。
段注《月令》。季春,具曲植𥴧匡。注。時所以養蠶器也。曲,薄也。植,槌也。《方言》云:宋魏陳楚江淮之閒謂之䒼。或謂之麴。自關而西謂之薄。《周勃傳》。勃以織薄曲爲生。
从艸。溥聲。
段注㫄各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段解迫為薄,誤。《虢季子盤》「□」迫也。「日薄」當作日普(日無色也)[一]。《書•益稷》「外薄四海」,溥也。「普遍」當作溥。《荀子•禮論》「薄器」,以柳條作器之稱。
相迫之薄當作□。「外薄四海」當作溥。厚薄當作泊,泊,淡泊也。凡編成之物皆可名薄,音轉為箔,[帷]薄(竹簾,亦用竹編),籬薄(亦用竹編),薄皆音轉為箔,又轉入麻部則轉為笆(籬笆)。「日月簿食」當作普;普,日無色也。
段解訓迫,非。《虢季子盤》「□」,迫也。「日月薄蝕」當作普;普,日無色也。「外薄四海」字當作溥;溥,大也。普遍亦當作溥。《荀子•禮論》之「薄器」者,以竹柳所作之器也。「林薄」者,樹多也。厚薄=泊(水淺也,引申為淡泊)「帷薄」之簾,用竹編成也;「籬薄」同(俗作笆)。
段解作「迫」,誤。《虢季子盤》「□」,迫也。「日薄」字當作普,《說文》:「普,日無色也。」「外薄四海」字當作溥;溥,大也。《荀子》「薄器」者,竹柳所作之器也,今讀為口。「林薄」者,樹多也。○「厚薄」字當作泊;泊,水淺也,引申為淡泊字。「離薄」非笆,笆字《說文》所無。「帷薄」亦竹所製也。○凡从甫聲字,往往轉入麻部,讀如巴。[一] 《史記•天官書》「日月薄蝕」,裴駰《集解》引孟康曰:「日月無光曰薄」
白话解释
薄,林中草木丛生。一种说法认为“薄”是蠶薄。字形采用“艸”作边旁,“溥”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字形从艸、溥聲。从艸,指草木類;溥聲,表示音讀。从艸、溥聲,表示草木交錯叢生的地方。隸書、楷書皆承篆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薄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50頁,第8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82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8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36頁,第18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0頁,第20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10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11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22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69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1頁,第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36頁,第7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03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774頁【補遺】第16246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615頁,第3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0頁【崇文】第35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9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46頁,第4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504頁,第3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85頁,第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