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概述
〔萬〕字拼音是(wàn),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12画。
〔萬〕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禺”。
〔萬〕字造字法是形聲。“萬”,甲骨文呈蠍子形。本义是蠍。
〔萬〕字仓颉码是TWLB,五笔是AJMY,四角号码是44227,郑码是EKLZ。
〔萬〕字的UNICODE是U+842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836,UTF-32:0000842C,UTF-8:E8 90 AC。
〔萬〕字异体字是㸘、万、𠂍、𠃡、𢁭、𤈬、𤍚、𥝄、𥝅。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93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42頁,第3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11頁,第4字
音《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𡌨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义又,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𡕒萬㊟〔「𡕒」,〈律歷志〉作「千」。《漢書・律歷志》原文作「衍千萬」〕。
义又,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义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义又,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义又,《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义《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注解
〔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萬〕字拼音是w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禺。
〔萬〕字造字法是形聲。“萬”,甲骨文呈蠍子形。本义是蠍。
〔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àn] ⑴ 數目,十個一千⑵ 喻極多⑶ 極,很,絕對⑷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無販切頁碼第485頁,第5字續丁孫
𥝄
異體𥝅、萬
蟲也。从厹,象形。
附注段玉裁注:「與《虫部》𧍣同,象形。」「叚借為十千數名,而十千無正字,遂久叚不歸,學者昧其本義矣。」徐灝注箋:「萬即𧍣字,譌从厹,此古文變小篆時所亂也。因為數名所專,俗書又加虫作躉,遂歧而為二。古重唇音讀若曼,聲轉為邁,故躉音丑芥切。」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蠍子之形,與『𧍣』同字。其後下部漸漸繁化為『禸』形,秦隸上部訛為『艸』形作『萬』,而為後世隸楷所承。」
蔣注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慧琳音義》十二曰:「卐字之文,梵云室哩靺蹉(Śrivatsa),唐云吉祥相也。有云萬字者,謬說也,非是字也。乃是如來身上數處有此吉祥之文,大福德之相。」然其形右旋則爲卐,如禮敬佛,右繞三匝,佛眉間白毫右旋婉轉,總以右旋爲吉祥。古來有作卍者,誤也。高麗本之《藏經》及《慧琳音義》二十一之《華嚴音義》皆作卐。又示右旋之相而記爲卐。余于印度聞學僧之說,謂此卐形爲梵天家之吉相,凡畫尊像,必劃此卐形,于此郭內畫形體爲法,是乃火炎上之形。梵天之法,以火爲最大清淨最大吉祥,而創此相也。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舞飯反頁碼第1130頁,第4行,第1字述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無販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955頁,第1字許惟賢第1284頁,第1字 段注謂蟲名也。叚借爲十千數名。而十千無正字。遂久叚不歸。學者昧其本義矣。唐人十千作万。故《廣韵》万與萬別。 从厹。 段注葢其蟲四足像獸。 象形。 段注與《虫部》𧍣同。象形。葢萬亦𧍣之類也。無販切。十四部。 漢碑有「万」,从一从人,千亦从人,此字似《說文》脱之。 十千作「万」,漢碑已有,非起唐人,但其字形不可解。 千萬之萬似當作万(漢碑已有万字,疑《說文》漏去也)。万从一从人,與千(千亦从人)、百之从十从一相類。 數之萬字,或即漢碑已有之万字。万从一从人,千亦从人可證。 万(萬),虫蝎。采用“厹”作边旁,字形像蝎子之形。 甲骨文作「《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蟲也。象形。從禸。《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蟲也。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白话解释
字形解说
」,周代金文作「
」、「
」等形,像蠍子之形,突出其利鉗,長尾毒螫,中像環節。「萬」字之毒螫後訛變為「厹(禸)ㄖㄡˊ」,後假借為數目專字,本義湮沒。秦篆後隸楷上部作「
」。《說文‧禸部》:「
,虫也。从厹,象形。」本義為蠍子。在六書中屬於獨體象形。
萬字的相关索引
# 书籍 索引 1 汲古閣本 第961頁,第5字 2 陳昌治本 第1240頁,第1字 3 黃侃手批 第920頁 4 說文校箋 第648頁,第5字 5 說文考正 第578頁,第1字 6 說文今釋 第2148頁,第3字 7 說文約注 第3580頁,第2字 8 說文探原 第7188頁,第1字 9 說文集注 第3060頁,第2字 10 說文標整 第385頁,第3字 11 標注說文 第622頁,第6字 12 說文注箋 第5125頁,第1字 13 說文詁林 第14069頁【補遺】第18110頁 14 通訓定聲 第2635頁,第1字 15 說文義證 第1285頁【崇文】第5137頁 16 說文句讀 第2120頁 17 說文新證 第954頁,第2字 18 章授筆記 第605頁,第2字 19 古字詁林 第十冊,第906頁,第1字 20 古字釋要 第1332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