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字详情

shìㄕˋshíㄕˊ
二级汉字通用字

艹部

10画

7

16画 (蒔)

上下结构

形声字

TADI

EKDS

44640

5535

6110

U 83B3

AJFU

横、竖、竖、竖、横折、横、横、横、竖钩、点

莳字概述

〔莳〕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ì、shí),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10画

〔莳〕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时”或“、时”。

〔莳〕字仓颉码是TADI,五笔是AJFU,四角号码是44640,郑码是EKDS,中文电码是5535,区位码是6110

〔莳〕字的UNICODE是U+83B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715,UTF-32:000083B3,UTF-8:E8 8E B3。

〔莳〕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429

〔莳〕字异体字是𦱎𦱗𦸎

汉字解释

1shìㄕˋ

基本解释

移植。~田。
栽种。~花。

详细解释

动词
1.移栽[植物]。
transplant;
莳,更别种也。从草,时声。 —— 《说文》莳,种也。 —— 《广雅》。按,分秧匀插莳。播时百谷,以时为之。 —— 《虞书》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 杨万里《插秧歌》
莳秧(插秧)
2.栽种。
cultivate; grow; plant;
庐下莳杂花。 —— 王夫之《小云山记》
莳树(栽树)
3.另见 shí。

2shíㄕˊ

基本解释

〔~萝〕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椭圆形,可做香料,亦称“小茴香”。
(蒔)

详细解释

1.蒔 shí。
2.另见 shì。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06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048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1017頁,第1

集韻》、《韻會》、《正韻𡘋時吏切,音侍。博雅》:立也。揚子《方言》:更也。【註】爲更種也。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或作𦸎𦱎

又,《廣韻》:市之切,音時 —— 蒔蘿子。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又,音示 —— 義同。

注解

〔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蒔〕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ì、sh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時

〔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í] ⑴ 均见“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時吏切頁碼26頁,第13

蒔更別種。从艸時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食志反頁碼95頁,第4行,第2

蒔更別種。從艸時聲。

鍇注臣鍇曰:「若秧稻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時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57頁,第4許惟賢68頁,第10

蒔更別種。

段注《方言》曰蒔,立也。蒔,更也。《堯典》。播時百穀。鄭讀時爲蒔。今江蘇人移秧插田中曰蒔秧。

从艸。時聲。

段注時吏切。一部。

蒔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9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80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77頁
4說文校箋第35頁,第17字
5說文考正第29頁,第24字
6說文今釋第106頁,第8字
7說文約注第20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0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6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0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35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29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752頁【補遺】第16241頁
14通訓定聲第64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88頁【崇文】第349頁
16說文句讀第106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493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83頁,第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