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字详情
茅
茅字概述
〔茅〕字拼音是(máo),部首是艹部,总笔画是8画。
〔茅〕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矛”,五行属木。
〔茅〕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矛声。本义是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
〔茅〕字仓颉码是TNIH,五笔是ACBT86,ACNT98,四角号码是44222,郑码是EXIM,中文电码是5403,区位码是3509。
〔茅〕字的UNICODE是U+830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541,UTF-32:00008305,UTF-8:E8 8C 85。
〔茅〕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016,属常用字。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57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26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994頁,第3字
音《唐韻》:莫交切;《韻會》:謨交切,𡘋音貓。《說文》:菅也。《易・泰卦》:拔茅連茹。《詩・召南》:白茅包之。《書・禹貢》:包匭菁茅。蔡邕《獨斷》: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時楚以茅爲旌識。
义又,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
义又,享名。《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
义又,門名。《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
义又,山名。《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
义又,姓。《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
音又,《韻補》:迷侯切,音矛。屈原〈離騷〉:時𦆯紛其變易兮,又何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爲茅。
音又,《類篇》:莫佩切 —— 茅蒐,蒨草。
音又,《集韻》:眉鑣切,音苗。《易・泰卦》:拔茅連茹。鄭讀作苗。
注解
〔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茅〕字拼音是má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矛。
〔茅〕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矛声。本义是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
〔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áo] ⑴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莫交切頁碼第19頁,第2字續丁孫
茅
菅也。从艸矛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夢梢反頁碼第73頁,第3行,第1字述
菅也。從艸矛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莫交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07頁,第3字許惟賢第46頁,第4字
菅也。
段注按統言則茅菅是一。析言則菅與茅殊。許菅茅互訓。此從統言也。陸璣曰:菅似茅而滑澤,無毛。根下(當作上五寸中)有白粉者,柔韌宜爲索。漚乃尤善矣。此析言也。
从艸。矛聲。
段注莫交切。古音在三部。
可縮酒,爲藉。
段注各本無此五字。依《韵會》所引補。縮酒見《左傳》。爲藉見《周易》。此與葰可以香口,蒻可以爲苹席一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爾雅》「茅,明也」,以反意訓。《爾雅》「覭髳,不明也。」[一]「霧」亦然。「前矛」者,旌旗所以著明也。茅、明雙聲。
凡从矛聲字,皆有不明之意。如《爾雅》「覭髳」訓不明,「霧」亦取不明意。《爾雅•釋言》「茅,明也。」是相反為訓。
凡从矛聲字,皆有不明誼。如《爾雅》,「覭髳」訓不明,「霧」亦取不明誼。《爾雅》「茅,明也」,以反誼為訓。《左傳》「前茅」,旌旗所以著明也。茅,明雙聲。
菅也,凡从矛聲字皆有不明意,如《爾雅》「覭髳」訓不明,「霧」亦取不明意。[一] 《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郭璞注:「茀籬即彌離,彌離猶蒙籠耳。」
白话解释
茅,菅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矛”是声旁。
茅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34頁,第1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57頁,第9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4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4頁,第12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0頁,第26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71頁,第8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30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24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09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3頁,第35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2頁,第1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06頁,第3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534頁【補遺】第16213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1042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60頁【崇文】第23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70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33頁,第4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412頁,第3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68頁,第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