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字详情
背
背字概述
〔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èi、bēi),部首是月部,总笔画是9画。
〔背〕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北、⺝”或“北、⺼”,五行属水。
〔背〕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北声。本义是脊背。
〔背〕字仓颉码是LPB,五笔是UXEF,四角号码是12227,郑码是TIRQ,中文电码是5154,区位码是1719。
〔背〕字的UNICODE是U+80C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972,UTF-32:000080CC,UTF-8:E8 83 8C。
〔背〕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467,属常用字。
〔背〕字的近义词是负、违,反义词是向、尖、腹、面,异体字是倍、偝、北、揹、褙、𧶙。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41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977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943頁,第22字
音《唐韻》、《韻會》:補妹切;《正韻》:邦昧切,𡘋音輩。《說文》:𦟝也。从肉,北聲。《韻會》:身北曰背。《玉篇》:背脊。《正字通》:身之隂也。《釋名》:背,倍也,在後稱也。《易・艮卦》:艮其背。【註】背者,無見之物也。
义又,手背。《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合灂若背手文。
义又,壽也。《爾雅・釋詁》:背,壽也。《詩・大雅》:黃耉台背。又,〈魯頌〉:黃髮台背。【傳】台、背,皆壽徵也。
义又,日旁氣也。《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背,形如背字也。如淳曰: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义又,《玉篇》:堂北曰背。《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傳】背,北堂也。又,人名。《榖梁傳・成十年》:衞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
音又,《廣韻》、《集韻》: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𡘋音旆。《廣韻》:弃背。《集韻》:違也。《正韻》:棄也、孤負也、反面也。《詩・小雅》:噂沓背憎。《書・太甲》:既往背師保之訓。《前漢・高帝紀》:君爲秦吏,今欲背之。
音又,《五音集韻》:奴對切,音內 —— 義同。
音又,《韻補》叶音必。《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叶下克力。
义《正韻》亦作偝、倍。
注解
〔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èi、bē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北、⺼。
〔背〕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北声。本义是脊背。
〔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èi] ⑴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⑵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⑶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⑷ 向相反的方向⑸ 避开,离开⑹ 凭记忆读出⑺ 违反⑻ 不顺⑼ 偏僻⑽ 听觉不灵㈡ [bēi] ⑴ 人用背驮( tuó )东西,引申为负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補妹切頁碼第130頁,第6字續丁孫
背
脊也。从𠕎北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補配反頁碼第335頁,第6行,第2字述
脊也。從肉北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補妹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673頁,第6字許惟賢第300頁,第7字
脊也。
段注𠦬部曰:脊,背呂也。然則脊者,背之一端。背不止於脊。如髀者股外,股不止於髀也。云背脊也,股髀也。文法正同。《周易》。艮其背。不獲其身。
从肉。北聲。
段注補妹切。古音在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背脊。引申為反背。
負,古亦讀背,古只有背字。故背債今作負債。向背乃北之假借。
反背之背係北之借。○背引申為反背(?)。(二說微有不同,俟質。)
白话解释
背,脊背。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北”作声旁。
字形解说
從篆文到楷書,背字字形都從肉;北聲,為音讀。北為背字的初文,北字假借為方位上的北方之後,轉注為從肉、北聲的「背」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背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257頁,第18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343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268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170頁,第18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62頁,第14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577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004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350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841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03頁,第3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167頁,第4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305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4482頁【補遺】第16672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828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343頁【崇文】第136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502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178頁,第7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427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426頁,第1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