肨字概述
〔肨〕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àng、pán、pàn),部首是月部,总笔画是8画。
〔肨〕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丰”或“⺼、丰”。
〔肨〕字仓颉码是BQJ,五笔是EDHH,四角号码是75200,郑码是QCI。
〔肨〕字的UNICODE是U+80A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936,UTF-32:000080A8,UTF-8:E8 82 A8。
〔肨〕字异体字是丰、仜、肛、胖、胮、膖、𤶞。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35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975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941頁,第8字
音《廣韻》、《正韻》:匹絳切;《集韻》:匹降切,𡘋音炐。《玉篇》:肨,脹也。《廣韻》:臭貌。
音又,《集韻》:披江切 —— 與胮同。胮肛,腫也。亦作膖、𤶞。
音又,敷容切,音丰 —— 肉耑。
注解
〔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肨〕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àng、pán、p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丰。
〔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àng] ⑴ 肿胀。《玉篇•肉部》:“肨,肨脹也。”《正字通•肉部》:“肨,腫脹貌。”⑵ 胀臭貌。《廣韻•絳韻》:“肨,脹臭皃。”⑶ 方言,形容臭味重。黄侃《蘄春語》:“今四川語狀物之臭曰肨臭底。”㈡ [fēng] ⑴ 肉耑。《集韻•鍾韻》:“肨,肉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