耺字详情

𭗱

yúnㄩㄣˊyíngㄧㄥˊ

耳部

10画

4

10画 (耺)

左右结构

SJMMI

CEBZ

11432

U 803A

BFCY

横、竖、竖、横、横、提、横、横、撇折、点

耺字概述

〔耺〕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ún、yíng),部首是耳部,总笔画是10画

〔耺〕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耳、云”。

〔耺〕字仓颉码是SJMMI,五笔是BFCY,四角号码是11432,郑码是CEBZ

〔耺〕字的UNICODE是U+803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826,UTF-32:0000803A,UTF-8:E8 80 BA。

汉字解释

1yúnㄩㄣˊ

基本解释

耳中声。
(钟鼓)发声:“琴瑟不铿,后鼓不~。”

2yíngㄧㄥˊ

基本解释

〔~耾〕象声词。

日本释义

日本俗字, 通“”。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06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966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931頁,第17

廣韻》:于分切;《集韻》:王分切,𡘋音雲 —— 耳中聲。揚子《法言》:籩豆不陳,玉帛不分,琴瑟不鏗,鐘鼓不耺,吾則無以見聖人矣。

又,《五音集韻》:筠氷切 —— 耺耾,聲也。

注解

〔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耳部

〔耺〕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ún、yí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耳、云

〔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ún] ⑴ 耳中声。⑵ (钟鼓)发声:“琴瑟不铿,后鼓不~。” [yíng] ⑴ 〔~耾〕象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