绗字详情

hángㄏㄤˊ
二级汉字通用字

纟部

9画

6

12画 (絎)

左右结构

形声字

VMHON

ZOI

21121

7112

U 7ED7

XTFH 86 、 XTGS 98

撇折、撇折、提、撇、撇、竖、横、横、竖钩

绗字概述

〔绗〕字拼音是(háng),部首是纟部,总笔画是9画

〔绗〕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纟、行”,五行属水。

〔绗〕字仓颉码是VMHON,五笔是XTFH86,XTGS98,四角号码是21121,郑码是ZOI,区位码是7112

〔绗〕字的UNICODE是U+7ED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471,UTF-32:00007ED7,UTF-8:E7 BB 97。

〔绗〕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396

〔绗〕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hángㄏㄤˊ

基本解释

做棉衣、棉褥等,粗粗缝,使布和棉花连在一起。

详细解释

名词
衣服的缘边 hem绗,缘也。——《广雅》
动词
用针线粗缝,把棉絮固定在里子上,使不致滑动 。
sew with long stitches;
绗被子;绗棉袄。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04頁,第17

同文書局本: 第921頁,第32

標點整理本: 第883頁,第26

廣韻》:下更切,行去聲。博雅》:緣也。玉篇》:縫紩也。廣韻》:刺縫。

注解

〔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絎〕字拼音是h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行

〔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áng] ⑴ 见“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