絠字详情

𭗱

gǎiㄍㄞˇǎiㄞˇ

糹部

12画

6

12画 (絠)

左右结构

VFKB

ZGQ

24927

U 7D60

XDEG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横、撇、竖、横折钩、横、横

絠字概述

〔絠〕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ǎi、ǎi),部首是糹部,总笔画是12画

〔絠〕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有”或“糹、有”。

〔絠〕字仓颉码是VFKB,五笔是XDEG,四角号码是24927,郑码是ZGQ

〔絠〕字的UNICODE是U+7D6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096,UTF-32:00007D60,UTF-8:E7 B5 A0。

汉字解释

1gǎiㄍㄞˇ

基本解释

引弦开弓。
弦。
解开绳索。

2ǎiㄞˇ

基本解释

冠卷。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07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922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885頁,第3

廣韻》:古亥切;《集韻》:已亥切,𡘋音攺。說文》:彈彄也。廣韻》:解繩。類篇》:一曰冠卷。

注解

〔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絠〕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ǎi、ǎ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有

〔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ǎi] ⑴ 引弦开弓。⑵ 弦。⑶ 解开绳索。 [ǎi] ⑴ 冠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弋宰切、古亥切頁碼438頁,第11

絠彈彄也。从糸有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弋宰切、古亥切頁碼1038頁,第2行,第2

絠彈彄也。從糸有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弋宰切、古亥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633頁,第8許惟賢1146頁,第4

絠彈彄也。

段注彈者,開弓也。彄者,弓弩耑弦所凥也。弦與弓弩於發矢時相離,是名絠。

从糸。有聲。

段注弋宰切。又古亥切。一部。

絠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66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113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829頁
4說文校箋第581頁,第16字
5說文考正第520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921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323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46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6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45頁,第26字
11標注說文第557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459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769頁【補遺】第17924頁【補編】第14902頁
14通訓定聲第79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41頁【崇文】第4561頁
16說文句讀第1897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23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13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