絁字概述
〔絁〕字拼音是(shī),部首是糹部,总笔画是11画。
〔絁〕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㐌”或“糹、㐌”。
〔絁〕字仓颉码是VFOPD,五笔是XTBN,四角号码是28912,郑码是ZMYI。
〔絁〕字的UNICODE是U+7D4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065,UTF-32:00007D41,UTF-8:E7 B5 81。
〔絁〕字异体字是䌤、䌳、𦂛、𦇲。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02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920頁,第26字
標點整理本: 第883頁,第3字
音《廣韻》:商支切;《集韻》、《韻會》:式支切,𡘋音施。《說文》:〔徐註〕䌳,今俗別作絁,非是。《唐書・食貨志》:丁歲,輸綾絁二丈。又,《廣韻》:叱支切,音
,義同。
注解
〔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絁〕字拼音是sh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㐌。
〔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ī] ⑴ 一种粗绸:“丁岁输绫~二丈。”⑵ 绢的别称。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絁”,请参考“䌳”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式支切頁碼第434頁,第8字續丁孫
䌳
異體𦇲、絁
粗紬也。从糸璽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絁,非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式支切頁碼第1030頁,第5行,第1字述
粗緒也。從糸璽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絁,非是。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式支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592頁,第4字許惟賢第1128頁,第6字
粗緒也。
段注粗者,疏也。粗緒葢亦繒名。《廣韵》云:繒似布。俗作絁。玉裁按葢今之綿紬。
从糸。璽聲。
段注式支切。十六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云絲紬者,當作絁紬。
絲綢,正當作䌳綢。即綿綢之類,俗作絁△。
䌳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857頁,第10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100頁,第8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21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73頁,第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514頁,第17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897頁,第7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189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381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739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1頁,第32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49頁,第16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24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635頁【補遺】第17903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460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26頁【崇文】第450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70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543頁,第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179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02頁,第1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