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字详情

ㄉㄚˊㄉㄚ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部" in /www/wwwroot/wap.cztjy.cn/zidian/item.php on line 184
.html title=部首⺮的汉字>⺮部

12画

6

12画 (答)

上下结构

形声字

HOMR

MOAJ

88601

4594

2080

U 7B54

TWGK

撇、横、点、撇、横、点、撇、捺、横、竖、横折、横

答字概述

〔答〕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á、dā),部首是⺮部,总笔画是12画

〔答〕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合”,五行属木。

〔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是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答〕字仓颉码是HOMR,五笔是TWGK,四角号码是88601,郑码是MOAJ,中文电码是4594,区位码是2080

〔答〕字的UNICODE是U+7B5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572,UTF-32:00007B54,UTF-8:E7 AD 94。

〔答〕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687,属常用字

〔答〕字的近义词是,反义词是,异体字是𣌭

汉字解释

1ㄉㄚˊ

基本解释

回话,回复。回~。对~。~辩。~复。~案。对~如流。
受了别人的好处,还( huán )报别人。报~。~报。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竹,合声。
① 本义:以竹补篱。
② 答谢,报答。
2.回话;应对。
reply; answer;
听言则答。 —— 《诗·小雅·雨无止》既发则答君而俟。 —— 《仪礼·乡射礼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 —— 陶潜《桃花源记》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 《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渔歌互答。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皆缄口不答。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应答如流;答教(预先写好的准备答问的书面文字);答言(用言语回答);答语(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3.报礼;报答。引申为酬答。
reciprocate(another's kindness, favor,etc.);
适不答兹谓不次。 —— 《仪礼·五行志》。注:“报也。”因厚赂单于,答(报答)其善意。 —— 《汉书·李广苏建传》
答施(报答恩惠);答效(报效;为报答恩德而为对方尽力)
形容词
1.粗厚 。
coarse and thick;
答布(粗厚的布)
2.另见 dā。

2ㄉㄚ

基本解释

义同( dá ),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详细解释

1.——义同“”( dá ),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2.另见 dá。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11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883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843頁,第9

廣韻》:都合切;《集韻》、《韻會》、《正韻》:得合切,𡘋音溚。篇海》:竹䇱也。又,當也、報也、合也。禮・儒行》: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註】答之,謂應用其言也。

又,《前漢・貨殖傳》:答布、皮革千石。【註】答布,麤厚之布也;答者,厚重之貌。

又,水名。水經注》:婁𣵠之山,波水出于其隂,謂之百答水。

又,答祿,複姓。明答祿奕,權官翰林典籍,預修《洪武正韻》。

又,《爾雅・釋言》:答,然也。

廣韻》亦作荅。

注解

〔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答〕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á、dā,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合

〔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是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á] ⑴ 回话,回复⑵ 受了别人的好处,还( huán )报别人 [dā] ⑴ 义同( dá ),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都合切頁碼16頁,第9

荅小尗也。从艸合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都錔反頁碼64頁,第6行,第1

荅小尗也。從艸合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都合切古音第七部頁碼88頁,第5許惟賢38頁,第5

荅小尗也。

段注禮注有麻荅。《廣雅》云:小豆荅也。叚借爲酬荅。

从艸。合聲。

段注都合切。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荅,對雙聲,「應答」為「對」之假借。

小木也。對答之答為對之假借,對、答雙聲。

荅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9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49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59頁
4說文校箋第20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17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60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0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6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1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18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16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452頁【補遺】第16201頁
14通訓定聲第42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8頁【崇文】第189頁
16說文句讀第56頁
17說文新證第68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27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一冊,第381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62頁,第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