笥字详情

ㄙˋ
二级汉字通用字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部" in /www/wwwroot/wap.cztjy.cn/zidian/item.php on line 184
.html title=部首⺮的汉字>⺮部

11画

5

11画 (笥)

上下结构

形声字

HSMR

MYAJ

88627

4568

8351

U 7B25

TNGK

撇、横、点、撇、横、点、横折钩、横、竖、横折、横

笥字概述

〔笥〕字拼音是(sì),部首是⺮部,总笔画是11画

〔笥〕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司”,五行属木。

〔笥〕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司声。本义是一种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

〔笥〕字仓颉码是HSMR,五笔是TNGK,四角号码是88627,郑码是MYAJ,中文电码是4568,区位码是8351

〔笥〕字的UNICODE是U+7B2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525,UTF-32:00007B25,UTF-8:E7 AC A5。

〔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899

〔笥〕字异体字是𥯱

汉字解释

ㄙˋ

基本解释

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竹,司声。本义:一种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
2.同本义。
bamboo-plaited basket or suitcase;
笥,盛食器也。 —— 《说文》不见辒车,见有奉笥而与李氏语者。 —— 《韩非子·内储说上》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 —— 《后汉书·酷吏传》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 《庄子·秋水》
笥箧(竹制的匣子)
3.铠甲一类的防护物。
armor;
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 —— 《汉书》
动词
装;藏 load今夫考居室必以闳门丰屋为美,笥衣裳必以文章遒泽为甲。——唐· 刘禹锡《论书》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4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880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840頁,第17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相吏切,音伺。說文》:飯及衣之器也。書・說命》:惟衣裳在笥。禮・曲禮》:苞苴簞笥。【註】圓曰簞,方曰笥。儀禮・大射儀》:小射正奉,決拾以笥。【註】笥,萑葦器。

又,山名。水經注》:屈潭之左有玉笥山。

又,《集韻》:新兹切,音思;想止切,音枲 —— 義𡘋同。

注解

〔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笥〕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司

〔笥〕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司声。本义是一种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

〔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ì] ⑴ 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相吏切頁碼143頁,第18

笥飯及衣之器也。从竹司聲。

附注王筠句讀依玄應《一切經音義》引《說文》改為「笥,盛衣器也,亦盛食器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息寺反頁碼367頁,第3行,第1

笥飯及衣之器也。從竹司聲。

鍇注臣鍇按:《尚書》曰:「惟衣裳在笥。」《漢書》曰:「餅一笥。」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相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768頁,第2許惟賢342頁,第7

笥飯及衣之器也。

段注《禮記・曲禮》注曰:圓曰簞。方曰笥。《禮經・士冠禮》注曰:隋方曰篋。許曰:簞,笥也。又《匚部》曰:匧,笥也。許渾言之。鄭別言之也。《曲禮》注曰:簞笥,盛飯食者。此飯器之證。《禮記》引兊命曰:惟衣裳在笥。此衣器之證。

从竹。

段注《大射儀》曰:小射正奉決拾以笥。注。笥,萑葦器。按此葢笥之小者也。大者以竹爲之。

司聲。

段注相吏切。一部。

笥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3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379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293頁
4說文校箋第189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177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638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12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59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3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14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186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147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847頁【補遺】第16713頁
14通訓定聲第66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383頁【崇文】第1529頁
16說文句讀第568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54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462頁,第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