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字概述
〔皿〕字拼音是(mǐn),部首是皿部,总笔画是5画,是独体字。
〔皿〕字是独体字,五行属水。
〔皿〕字造字法是象形。小篆字形,象碗、盆之类的食器。本义是器皿。
〔皿〕字仓颉码是BT,五笔是LHNG,四角号码是77102,郑码是LKA,中文电码是4129,区位码是3583。
〔皿〕字的UNICODE是U+76B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399,UTF-32:000076BF,UTF-8:E7 9A BF。
〔皿〕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259,属次常用字。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皿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96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792頁,第33字
標點整理本: 第749頁,第35字
音《唐韻》:武永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永切,𡘋明上聲。《說文》:飯食之器也。《增韻》:盤𥁄之屬。《左傳・昭元年》:於文皿蟲爲蠱。【註】皿,器也。《孟子》:牲殺器皿。【註】皿,所以覆器者。
音又,《集韻》:母梗切,音猛 —— 義同。
音《說文》:象形。與豆同「意」。讀若猛。《佩𧥏集》:《說文》但音猛。今更立一音者,非。
注解
〔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皿部。
〔皿〕字拼音是mǐn,独体字。
〔皿〕字造字法是象形。小篆字形,象碗、盆之类的食器。本义是器皿。
〔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ǐn] ⑴ 碗、碟、杯、盘一类用器的统称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武永切頁碼第157頁,第1字續丁孫
皿
飯食之用器也。象形。與豆同意。凡皿之屬皆从皿。讀若猛。
附注段玉裁注:「上象其能容,中象其體,下象其底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美丙反頁碼第397頁,第4行,第1字述
飲食之用器也。象形,與豆同。凡皿之屬,皆從皿。讀若猛。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武永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843頁,第4字許惟賢第373頁,第12字
飯食之用器也。
段注飯汲古閣作飮。誤。《孟子》。牲殺器皿。趙注。皿所以覆器者。此謂皿爲幎之假借。似非孟意。
象形。與豆同意。
段注上象其能容。中象其體。下象其底也。與豆略同而少異。
凡皿之屬皆从皿。讀若猛。
段注按古孟猛皆讀如芒。皿在十部。今音武永切。
白话解释
皿:吃饭的用具。字形像盛具的形状。“皿”字与“豆”字造字构思相同。所有与皿相关的字都采用“皿”作边旁。读音像读“猛”。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器皿中剖正視的樣子。其形上像器容、中像器項,下像器底。金文在器容的上端分叉,不影響其音、義。篆文作
,承於甲、金文之形,多了兩側的提耳,唯提耳和器身脫節,稍失其形。隸書作
,器容以一橫表現,頗失其形。楷書作皿,兩側的提耳下垂,和底器相連,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皿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311頁,第4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409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318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03頁,第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195頁,第6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693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219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2761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018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24頁,第20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01頁,第6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1607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5209頁【補遺】第16768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681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416頁【崇文】第166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619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411頁,第2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167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499頁,第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