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字详情

shēㄕㄜ
二级汉字通用字

田部

12画

7

7画 (佘)12画 (畬)

上下结构

形声字

OMMW

ODBK

80609

7820

U 7572

WFIL

撇、捺、横、横、竖钩、撇、点、竖、横折、横、竖、横

畲字概述

〔畲〕字拼音是(shē),部首是田部,总笔画是12画

〔畲〕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佘、田”,五行属金。

〔畲〕字仓颉码是OMMW,五笔是WFIL,四角号码是80609,郑码是ODBK,区位码是7820

〔畲〕字的UNICODE是U+757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066,UTF-32:00007572,UTF-8:E7 95 B2。

〔畲〕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5219

〔畲〕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shēㄕㄜ

基本解释

〔~族〕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浙江省。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8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99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23頁,第12

集韻》:時遮切,音闍 —— 姓也。〇【按】古有余無佘,余之轉韻爲禪遮切,音蛇,姓也。楊愼曰:今人姓有此,而妄寫作佘,此不通曉《說文》而自作聰明者。余字从舍省,舍與蛇近,則禪遮之切爲正音矣。五代宋初人自稱曰沙家,卽余家之近聲可證,而賖字从余亦可知也。

注解

〔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佘〕字拼音是shé,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𠆢、示

〔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é] ⑴ 姓氏。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田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22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763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716頁,第2

唐韻》:以諸切,音余。說文》:三歲治田也。易・无妄》:不耕穫,不葘畬。詩・周頌》:如何新畬。【傳】一歲曰甾,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禮・坊記》引《》不葘畬〔鄭註〕:田一歲曰葘,二歲曰畬,三歲曰新。詩詁》:一歲爲葘,始反草也;二歲爲畬,漸和柔也;三歲爲新田,謂已成田而尚新也;四歲則曰田。若二歲曰新田,三歲則爲田矣,何名爲畬。正字通》:據此則《詩傳》、《爾雅》、《說文》謂三歲爲畬皆不足信。當從鄭註。

又,《集韻》:羊茹切,音豫 —— 治田也。或書作畭。

又,詩車切,音奢 —— 火種也。

注解

〔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畬〕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ē、y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余、田

〔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ē] ⑴ 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下种;刀耕火种。⑵ 刀耕火种的田地:“长刀短笠去烧~。”⑶ 古同“畲”(中国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名):“自将陈吊眼、许夫人诸~兵攻打蒲寿庚。”⑷ 姓。 [yú] ⑴ 开垦过两年的田地:“如何新~?”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以諸切頁碼458頁,第6

異體

畬三歲治田也。《易》曰:「不葘,畬田。」从田余聲。

附注按:王筠《說文句讀》據徐鍇《韻譜》改「三」作「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以虛反頁碼1076頁,第3行,第3

畬三嵗治田也。從田。余聲。《易》曰:「不葘畬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以諸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779頁,第3許惟賢1208頁,第2

畬二歲治田也。

段注二各本作三。今正。《周易音義》云:畬,馬曰田三歲。《說文》云二歲治田。此許作二之證。攷《釋地》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小雅》、《周頌・毛傳》同。《馬融》,孫炎,郭樸皆同。鄭注《禮記・坊記》,許造《說文》,虞翻注《易・无妄》皆云二歲曰畬。許全書多宗毛公。而意有未安者則不從。此其一也。葘,《艸部》云反耕田也。反耕者,初耕反艸。一歲爲然。二歲則用力漸舒矣。畬之言舒也。三歲則爲新田。

从田。余聲。

段注以諸切。五部。

易曰:不葘畬田。

段注田汲古以爲衍,而空一字。宋本皆有之。葢凶字之誤。許所據與《坊記》所引同也。《周易・无妄》六二爻辭。

畬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09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170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70頁
4說文校箋第609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545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2023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37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77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9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63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585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482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3350頁【補遺】第18011頁
14通訓定聲第177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08頁【崇文】第4829頁
16說文句讀第1998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362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261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