琁字详情

𭗱

xuánㄒㄩㄢˊqióngㄑㄩㄥˊ

王部

11画

7

12画 (琁)

左右结构

MGONO

CMXI

18181

U 7401

GTNH

横、横、竖、提、撇、横、横撇/横钩、竖、横、撇、捺

琁字概述

〔琁〕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uán、qióng),部首是王部,总笔画是11画

〔琁〕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王、𭻾”或“𭻾”。

〔琁〕字仓颉码是MGONO,五笔是GTNH,四角号码是18181,郑码是CMXI

〔琁〕字的UNICODE是U+740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697,UTF-32:00007401,UTF-8:E7 90 81。

〔琁〕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1xuánㄒㄩㄢˊ

基本解释

古同“”,美玉。
北斗第二星名。

2qióngㄑㄩㄥˊ

基本解释

古同“”。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51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732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684頁,第25

廣韻》:似宣切;《集韻》:旬宣切;《正韻》:旬緣切,𡘋音旋 —— 與璿同。說文》:美玉也。後漢・安帝紀》:據琁璣玉衡,以齊七政。荀子・成相篇》:琁玉瑤珠,不知佩也。

又,《集韻》:葵營切,音瓊 —— 赤玉也。

卷目:考證・午集上 部首:玉部

愛日堂藏本: 第435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58頁,第16

《荀子・成相篇》琁玉瑤珠不知佩也。

謹按所引出賦篇不出成相篇,謹改爲荀卿子賦篇。

注解

〔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琁〕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uán、qió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𭻾

〔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uán] ⑴ 古同“璇”,美玉。⑵ 北斗第二星名。 [qióng] ⑴ 古同“琼”。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渠營切頁碼7頁,第5

異體瓊

瓊赤玉也。从玉敻聲。

璚瓊或从矞。

異體

瓗瓊或从巂。

琁瓊或从旋省。

鉉注臣鉉等曰:今與璿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渠營反頁碼41頁,第1行,第2

琁赤玉也。從玉夐聲。

反切………頁碼41頁,第1行,第3

瓊或從矞。

反切………頁碼41頁,第2行,第1

瓊或從巂。

反切似縁反頁碼41頁,第2行,第2

瓊或從旋省。

鍇注臣鍇按:荀卿賦曰:「旋玉瑤珠不知珮也。」然則旋玉,赤玉也。今音似縁反。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渠營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40頁,第3許惟賢16頁,第11

琁亦玉也。

段注亦各本作赤。非。《說文》時有言亦者。如李賢所引診亦視也,《鳥部》鸞亦神靈之精也之類。此上下文皆云玉也。則瓊亦當爲玉名。倘是赤玉。當廁璊瑕二篆閒矣。《離騷》曰:折瓊枝以爲羞。《廣雅・玉類》首瓊支。此瓊爲玉名之證也。唐人陸德明,張守節皆引作赤玉。則其誤已久。詩瓊琚,瓊瑤,瓊華,瓊瑩,瓊英,瓊瑰。《毛傳》云:瓊,玉之美者也。葢瓊支爲玉之最美者。故《廣雅》言玉首瓊支。因而引伸凡玉石之美皆謂之瓊。應劭曰:瓊,玉之華也。是其理也。

从王。夐聲。

段注渠營切。古音在十四部。《招䰟》與姦安軒山連寒湲蘭筵韻。

瓊或从矞。

段注巂聲也。矞爲夐之入聲。《角部》觼或作鐍。此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音之理。

瓊或从瓗。

段注巂聲也。此十四部與十六部合音之理。《虫部》蠵亦作蠵。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段說甚武斷。赤玉也。

或作觼,毛傳訓環。環與瓊聲近,其入聲即為觼。

大徐本作「赤玉也」,段妄改為「亦玉」,非。瓊之入聲即矞。

「赤玉也」,段氏改為「亦玉也」,非。古讀瓊音似環,環有員誼,故瓊亦有員誼。凡从夐聲字皆有員誼,《詩》「獨行睘睘」,亦作「煢煢」;《書》「夐求」,亦作「營求」;營、環古通用,自營為厶,自環亦為厶,故營有員誼,夐亦有員誼。「瓊璣」亦作「璇璣」,旋與還、環音誼皆近,有員誼,故瓊亦有員誼。瓊或从矞作璚,或从巂作瓗,故璚、瓗亦皆有員誼。(「立視五巂」亦有員誼。)

白话解释

琼,红玉。字形采用“玉”作边旁,“敻”作声旁。“璚”,这是“瓊”的异体字,字形采用“矞”作边旁,写作“璚”。“瓗”, 这是“瓊”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巂”作边旁,写作“瓗”。“琁”,这也是“瓊”的异体字,字形用省略了“方”的“旋”作边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由「玉」、「敻」二字構成。從玉,示其材質。從敻,聲符,注明音讀,兼表義。敻,本義為營求(敻、從?、從人、從穴會意。示營求而得之穴),引申為深遠義。會二字得玉名之義。篆文承自戰國文字,下體從又,變作從攴。隸書承自篆文,穴形變作「罒」。楷書承自篆文,穴形變作「」而定體。篆文或作,從玉、矞聲。籀文作,從玉、巂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瓊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3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27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44頁
4說文校箋第9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8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28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46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128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4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5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7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81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215頁【補遺】第16171頁【補編】第14871頁
14通訓定聲第307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7頁【崇文】第105頁
16說文句讀第28頁
17章授筆記第12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246頁,第4字
19古字釋要第40頁,第3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似沿切頁碼7頁,第17

璿美玉也。从玉睿聲。《春秋傳》曰:「璿弁玉纓。」

𤩡

異體𤩅𤩋

𤩡古文璿。

異體𤫀

叡籒文璿。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似綠反頁碼42頁,第4行,第1

叡美玉也,從玉睿聲。《春秋傳》曰:「璿冠玉,纓。」

鍇注臣鍇曰:「古以璿爲旋,故璿爲《左傳》『瓊冠玉,纓。』」

反切………頁碼42頁,第5行,第1

籒文璿。

反切………頁碼42頁,第5行,第2

古文璿。

鍇注臣鍇曰:「𧮲,古睿字也。《穆天子傳》曰:『天子之寳𤩅珠。』注曰:『玉類。』又曰:『採石之山,重𦉔氏之所守,曰枚斯𤩅、瑰、𤥯、瑤、琅玕。』注曰:『石似玉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似沿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44頁,第1許惟賢18頁,第1

叡美玉也。

段注《山海經》。西王母之山。有璿瑰瑤碧。郭傳。璿瑰,玉名。竹書《穆天子傳》。重𢀄氏之所守曰枝斯璿瑰。郭注。璿瑰,玉名。引《左傳》贈我以璿瑰。按《左傳》成公十八年。今本作瓊瑰。僖公廿八年璿弁。今本作瓊弁。張守節《史記》璿璣作瓊璣。璿與瓊,古書多相亂。璿瑰,郭音旋回。合二字爲美玉名。《山海經》單言琁者,亦美玉也。

从王。睿聲。

段注似沿切。十四部。

《春秋傳》曰:璿弁玉纓。

段注見上。張衡《西京賦》。璿弁玉纓。薛敬文解。弁,馬冠也。又髦以璿玉作之。纓,馬鞅也。以玉飾之。鍇本弁作冠。諱李昪嫌名也。

璿或从旋省。

段注各本廁瓊璚瓗三字之下。解云:瓊或从旋省。考《文𨕖・陶徵士誄》。璿玉致美。李善注曰:《山海經》云:升山,黃酸之水出焉。其中多琁玉。《說文》云:琁亦璿字。李氏以琁注璿。引《說文》爲證。然則李所據《說文》。不同今本。今據以訂正。楊倞注《孫卿》引《說文》。琁,赤玉。音瓊。則同今本矣。《中山經》、《海內西經》言琁者皆美玉也。郭云:琁,石次玉者也。又云:琁,玉類。又云:璿瑰亦玉名。是未知璿琁同字矣。

籒文璿。

段注𣦼部》曰:壡,籒文叡。疑此籒當作琁。壡聲。小篆叡字省大篆爲之也。

古文璿。

段注疑當古文作𤩅。小篆作璿。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周髀算經》等皆作「旋機玉衡」,「旋機」或訓渾天儀,或訓北極星。

『「夐求」通「營求」。營有員意,旋亦有員意,故「瓊璣」亦作「璇璣」,以員故也。夐與旋為十四、五部合韻。瓊、環、琁、旋[皆通]。今文《尚書》「旋機玉衡」,後改為「旋」(旋機即北極)。璿或[作]琁。夐求,《尚書》作「營求」。營,厶也(厶,營也),自營為厶,自環亦為厶,故亦有圓環意,瓗【規】(立視五巂)亦有圓意,璚【橘】亦有圓意, 以上諸字皆相通。(以琁瓊音近,故可通用?)旋機,圓器也。瓊从夐(夐求之義),即《書》之「營求」,營、夐古通。營,圓物也。凡从夐聲者有圓義。合以璿之 。瓊琁(皆圓)、睿,十五、十四合韻最近。』○自『至』係録三人所記,均不能憭,姑照録俟質。

或作旋,環與旋聲近,又與瓊馨近,故誼亦相通。「璇璣玉衡」之璇為旋之假借。《周髀經》曰:「旋璣,北極星也。」[一]此字朱、錢均柞「旋」,周作「璿」。大徐本、段注均作“璿”。

璿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3頁,第15字
2陳昌治本第28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44頁
4說文校箋第10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8頁,第22字
6說文今釋第30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5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3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3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5頁,第23字
11標注說文第8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8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35頁【補遺】第16173頁【補編】第14871頁
14通訓定聲第2629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29頁【崇文】第113頁
16說文句讀第30頁
17章授筆記第14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257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40頁,第1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