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字详情
宣
宣字概述
〔宣〕字拼音是(xuān),部首是宀部,总笔画是9画。
〔宣〕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宀、亘”,五行属金。
〔宣〕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宀( mián ),亘( xuán )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是帝王的宫殿。
〔宣〕字仓颉码是JMAM,五笔是PGJG,四角号码是30106,郑码是WDBK,中文电码是1357,区位码是4891。
〔宣〕字的UNICODE是U+5BA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3459,UTF-32:00005BA3,UTF-8:E5 AE A3。
〔宣〕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695,属常用字。
〔宣〕字异体字是亘、瑄、諠、𠖚、𡨈、𡩦、𡪏。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宀部
武英殿刻本: 第672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284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222頁,第12字
音《唐韻》:須緣切;《集韻》、《韻會》:荀緣切;《正韻》:息緣切,𡘋音瑄。《說文》:天子宣室也。从宀,𠄢聲。徐鉉曰:从回,風回轉,所以宣隂陽也。
义又,《爾雅・釋言》:徧也。《詩・大雅》:既順廼宣。【註】順,安。宣,徧也。
义又,《爾雅・釋訓》:通也。《詩・周頌》:宣哲維人。【註】宣,通。哲,智也。
义又,布也、散也。《書・臯陶謨》:日宣三德。《禮・月令》:季秋,會天地之藏,無有宣出。【註】物皆收斂,無有宣露出散也。
义又,《增韻》:召也。包佶詩:隔屛初聽玉音宣。
义又,《爾雅・釋言》:緩也。
义又,盡也、明也、示也。〈周語〉:爲川者,決之使導;爲民者,宣之使言。又,《左傳・成十三年》:是用宣之,以懲不壹。
义又,《詔書別錄》:唐故事,中書舍人掌詔誥,皆寫兩本,一爲底,一爲宣,在中書可檢覆,謂之正宣。
义又,《諡法》:善聞周達曰宣。一曰聖善周聞曰宣。
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之事,半矩謂之宣。
义又,《爾雅・釋器》:璧大六寸,謂之宣。【郭璞註】《漢書》瑄玉是也。瑄宣同。
义又,州名。吳宣城郡,唐改宣州。
义又,姓。《正字通》:東漢人宣秉。
义又,頭髮皓落也。《易・說卦》:巽爲宣髮。【註】髮早白也。今文譌作寡髮。【釋文】寡本作宣。
音又,叶相倫切,音荀。徐幹〈齊都賦〉:日不遷晷,𤣥澤普宣;鶉火南飛,我后來巡。
义《集韻》本作𡨈。
卷目:考證・寅集上 部首:宀部
愛日堂藏本: 第159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4頁,第23字
《爾雅・釋訓》通也。
謹按爾雅無此文。謹改左傳賈註。賈註見史記四十二。
注解
〔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宀部。
〔宣〕字拼音是xu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宀、亘。
〔宣〕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宀( mián ),亘( xuán )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是帝王的宫殿。
〔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uān] ⑴ 公开说出,散布⑵ 疏导⑶ 古代帝王的大室。⑷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⑸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須緣切頁碼第239頁,第20字續丁孫
𡨈
異體宣
天子宣室也。从宀𠄢聲。
附注段玉裁注:「蓋謂大室。」郭沬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以宣名宮室,固其本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息鉛反頁碼第612頁,第3行,第1字述
天子宣室也。從宀亘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音義》:未央前正室也。又有宣室殿。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須緣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349頁,第6字許惟賢第591頁,第5字
天子宣室也。
段注葢謂大室。如璧大謂之瑄也。《賈誼傳》。孝文受釐坐宣室。蘇林曰:宣室,未央前正室也。天子宣室。葢禮家相傳古語。引伸爲布也。明也。徧也。通也。緩也。散也。
从宀。𠄢聲。
段注須緣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正室。引申為宣布,又引申為[徧]。至訓為明者,乃烜字之假借。
正室也。引申為宣布。訓明者殆烜之借。訓遍訓通者亦由宣室引申。
正室(殿也)。引申為宣布。訓明者恐係烜字。
白话解释
宣,天子发诏的大殿。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亘”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由「宀」、「亘」二字構成。從「宀」,示居室之義。從亘省,聲符,注明音讀,兼表義。亘,本義為求回,引申為傳播、發布之義。會二字得天子宣室(天子公開布政的大室)。金文二例,並從亘省。戰國文字亦從亘省。篆文承自金文,從亘。隸書、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宣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468頁,第9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597頁,第7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59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99頁,第9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87頁,第4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037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768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719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523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84頁,第15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95頁,第4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428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7402頁【補遺】第17108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42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629頁【崇文】第251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969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307頁,第3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765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703頁,第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