玤字详情

𭗱

bàngㄅㄤˋ
三级汉字

王部

8画

4

9画 (玤)

左右结构

MGQJ

CCI

15100

U 73A4

GDHH

横、横、竖、提、横、横、横、竖

玤字概述

〔玤〕字拼音是(bàng),部首是王部,总笔画是8画

〔玤〕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王、丰”或“、丰”。

〔玤〕字仓颉码是MGQJ,五笔是GDHH,四角号码是15100,郑码是CCI

〔玤〕字的UNICODE是U+73A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604,UTF-32:000073A4,UTF-8:E7 8E A4。

〔玤〕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6645

〔玤〕字异体字是𠨵𢈦𤤓𤤵

汉字解释

bàngㄅㄤˋ

基本解释

一种次于玉的石,可以做悬挂佩物的璧。
玉色的珠子。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渑池县。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40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728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679頁,第35

唐韻》:補蠓切;《集韻》、《韻會》:補孔切;《正韻》:邊孔切,𡘋音琫。說文》:石之次玉者,以爲系璧。讀若蚌。【徐曰】系璧,飾玉系也。

又,《廣韻》、《正韻》:步項切;《集韻》、《韻會》:部項切,𡘋音棒 —— 義同。

又,《廣韻》:地名。左傳・莊二十一年》:虢公爲王宮于玤。【註】蚌,虢地。【釋文】玤,蒲項反。

說文》本作𤤓,《類篇》或作𤤵

注解

〔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玤〕字拼音是b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丰

〔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àng] ⑴ 一种次于玉的石,可以做悬挂佩物的璧。⑵ 玉色的珠子。⑶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渑池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補蠓切頁碼9頁,第22

𤤓

異體

𤤓石之次玉者。以爲系璧。从玉𡴀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一曰若𧊧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逋孔反、蒲講反頁碼51頁,第2行,第1

𤤓石之次玉者,以爲系璧。從玉丰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一曰若蛤蚌。

鍇注臣鍇曰:「系璧,謂飾玉系也。當許愼時,未有反字,故言讀若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補蠓切古音第九部頁碼63頁,第1許惟賢26頁,第5

𤤓石之次玉者。㠯爲系璧。

段注系璧,葢爲小璧系帶閒,縣左右佩物也。

从王。丰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

段注《大雅・生民》文。此引經說字音也。補蠓切。九部。

一曰若𧊧蚌。

段注今音蚌在講韻。古音江講合於東董。

玤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8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35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49頁
4說文校箋第14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11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41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7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8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8頁,第5字
10說文標整第7頁,第26字
11標注說文第11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12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320頁【補遺】第16186頁
14通訓定聲第21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37頁【崇文】第145頁
16說文句讀第41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282頁,第5字
18古字釋要第46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