猼字详情
猼
猼字概述
〔猼〕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ó、pò),部首是犭部,总笔画是13画。
〔猼〕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犭、尃”。
〔猼〕字仓颉码是KHIBI,五笔是QTGF86,QTSF98,四角号码是43242,郑码是QMFD。
〔猼〕字的UNICODE是U+733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500,UTF-32:0000733C,UTF-8:E7 8C BC。
〔猼〕字异体字是𧳵。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下 部首:犬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12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716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669頁,第13字
音《廣韻》:補各切;《集韻》:伯各切,𡘋音博。《廣韻》:犬名。
音又,《集韻》:獸名,似人,有翼。《山海經》:基山有獸,狀如羊,九尾四耳,目在背,名曰猼訑,佩之不畏。【註】郭璞曰:猼訑,音博施。〇【按】《廣韻》別書作䍸䍫。
音又,《集韻》、《韻會》𡘋匹各切,音粕。司馬相如〈子虛賦〉:諸虎猼且。【註】《索隱》曰:猼音普各反。《集韻》本作蒪,或作尃。
音又,《集韻》:匹沃切,音鞄。司馬相如〈子虛賦〉。【註】徐廣曰:猼音匹沃反。〇【按】《漢書》作巴。𡘋詳艸部蒪字註。
注解
〔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犬部。
〔猼〕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ó、p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犭、尃。
〔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ó]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狗。⑵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像人而有翅膀。㈡ [pò] ⑴ 〔~且( jū )〕荷。一说是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