湴字概述
〔湴〕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àn、pán),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1画。
〔湴〕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並”,五行属水。
〔湴〕字仓颉码是ETTC,五笔是IUOG,四角号码是38112,郑码是VUKU。
〔湴〕字的UNICODE是U+6E7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276,UTF-32:00006E74,UTF-8:E6 B9 B4。
〔湴〕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239。
〔湴〕字异体字是埿。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22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638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586頁,第6字
音《廣韻》:蒲鑒切;《集韻》:薄鑑切,𡘋音𦝤 —— 與埿同,深泥也。
义又,星命家,祿後一辰爲湴河。《夢溪筆談》:湴河謂陷運,如今之空亡也。
音又,《集韻》:皮咸切,音碰 —— 行淖中也。
注解
〔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湴〕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àn、p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並。
〔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àn] ⑴ 烂泥:“人多不晓~河之义。”㈡ [pán] ⑴ 蹚水过河。⑵ 在烂泥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