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字详情
海
海字概述
〔海〕字拼音是(hǎi),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0画。
〔海〕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每”,五行属水。
〔海〕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每声。本义是大海,海洋。
〔海〕字仓颉码是EOWY,五笔是ITXU86,ITXY98,四角号码是38157,郑码是VMZY,中文电码是3189,区位码是2603。
〔海〕字的UNICODE是U+6D7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023,UTF-32:00006D77,UTF-8:E6 B5 B7。
〔海〕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074,属常用字。
〔海〕字异体字是海、𣳗、𣳠、𣴴。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92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625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572頁,第15字
音《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𡘋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义又,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义又,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义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义又,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音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音又,叶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义《集韻》或作𣴴。
注解
〔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海〕字拼音是hǎ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每。
〔海〕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每声。本义是大海,海洋。
〔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ǎi] ⑴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⑵ 用于湖泊名称⑶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⑷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⑸ 漫无目标地⑹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⑺ 特指中国上海⑻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呼改切頁碼第365頁,第23字續丁孫
海
異體海、𣴴
天池也。以納百川者。从水每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吼乃反頁碼第895頁,第5行,第1字述
天池也,以納百川者也。從水毎聲。
鍇注臣鍇按:《莊子》曰:「溟海者,天池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呼改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177頁,第1字許惟賢第947頁,第1字
天池也。
段注見《莊子》消搖游。
㠯納百川者。
段注《爾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此引伸之義也。凡地大物博者,皆得謂之海。
从水。每聲。
段注呼改切。一部。按海篆當與澥相屬。各本誤廁漠篆後。今正。
白话解释
海,天然大池。赖以浩纳百川的大池。字形采用“水”作边旁,“每”是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篆文字形皆係從水、每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每聲,表示音讀。隸變作,楷定作海。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海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22頁,第11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19頁,第9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9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73頁,第19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35頁,第18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588頁,第2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691頁,第2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384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324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7頁,第18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58頁,第6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845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848頁【補遺】第17644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810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55頁【崇文】第3817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43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75頁,第2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014頁,第1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