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字详情
還
還字概述
〔還〕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uán、hái),部首是辶部,总笔画是16画。
〔還〕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睘”。
〔還〕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辵( chuó,表示與行走有關),瞏( huán )聲。本义是返回。
〔還〕字仓颉码是YWLV,五笔是LGKP,四角号码是36303,郑码是WLJR。
〔還〕字的UNICODE是U+908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996,UTF-32:00009084,UTF-8:E9 82 84。
〔還〕字异体字是瞏、还、𢕼、𨕔、𨖞、𨘣。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32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66頁,第2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50頁,第21字
音《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𡘋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
音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
义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
义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义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义又,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音又,《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𡘋音旋 —— 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音又,《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义又,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
义又,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胡慣切,音患 —— 遶也、圍也。《儀禮・既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注解
〔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還〕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uán、hái,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睘。
〔還〕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辵( chuó,表示與行走有關),瞏( huán )聲。本义是返回。
〔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án] ⑴ 回到原處或恢復原狀⑵ 回報別人對自己的行動。~手。~擊。以眼~眼。以牙~牙。⑶ 償付⑷ 同「環」,環繞。⑸ 姓。㈡ [hái] ⑴ 依然,仍然⑵ 更加⑶ 再,又⑷ 尚,勉強過得去⑸ 尚且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戶關切頁碼第53頁,第22字續丁孫
𨘣
異體還
復也。从辵瞏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戶刪反頁碼第155頁,第1行,第2字述
復也。從辵睘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戸關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86頁,第3字許惟賢第128頁,第5字
復也。
段注《釋言》。還復返也。今人還繞字用環。古經傳衹用還字。
从辵。睘聲。
段注戶關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環繞字。
引申為環繞字,今用環字。
白话解释
还,去了又回。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瞏”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從彳、睘聲;金文從彳或辵、睘聲;戰國文字從辵、睘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字從「彳」或「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睘」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睘」字本義為「目驚視也」,此義與「還」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還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2頁,第1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52頁,第1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27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72頁,第3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66頁,第2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29頁,第5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406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1009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349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41頁,第29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72頁,第8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549頁,第2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496頁【補遺】第16358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036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54頁【崇文】第613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6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83頁,第3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392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91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