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字概述
〔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ì、bì),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8画。
〔泌〕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必”,五行属水。
〔泌〕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必声。本义是泉水涌出的样子。
〔泌〕字仓颉码是EPH,五笔是INTT,四角号码是33104,郑码是VWM,中文电码是3125,区位码是3558。
〔泌〕字的UNICODE是U+6CC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852,UTF-32:00006CCC,UTF-8:E6 B3 8C。
〔泌〕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256,属次常用字。
〔泌〕字异体字是泌。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71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615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563頁,第4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兵媚切,音祕。《說文》:俠流也。一曰泉貌。《詩・陳風》:泌之洋洋,可以樂飢。【疏】泌者,泉水涓流不已,乃至廣大也。
义又,水名。《水經注》:汶水過平章縣南,有泌水注之。水自肥縣東北之自源㊟〔「水自肥縣」四字應作「水出肥成縣東」,「東北」上脫「白原縣」三字,「東北」下衍「之」字。原文:水出肥成縣東白原縣東北自源〕,西南注於汾。
义又,泌陽,縣名。《廣輿記》:屬河南南陽府,漢舞隂,唐泌陽。
音又,《廣韻》:毗必切;《集韻》、《韻會》:薄必切;《正韻》:薄密切,𡘋音邲 —— 亦俠流也。
音又,《廣韻》:鄙密切;《集韻》:壁吉切,𡘋音筆。司馬相如〈上林賦〉:偪側泌瀄。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59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4頁,第32字
《水經注》水自肥縣東北之自源,西南注於汾。
謹按自源乃白源之譌。汾乃汶之譌。謹照原文改水出肥城縣東北白源,西南注於汶。
注解
〔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ì、b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必。
〔泌〕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必声。本义是泉水涌出的样子。
〔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ì] ⑴ 从生物体内产生出某种物质,流质由细孔渗透出来㈡ [bì] ⑴ 泉流轻快的样子。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兵媚切頁碼第366頁,第7字續丁孫
泌
俠流也。从水必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頻未反頁碼第897頁,第1行,第1字述
俠流也。從水必聲。
鍇注臣鍇按:《詩》曰:「泌之洋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兵媚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185頁,第3字許惟賢第950頁,第8字
俠流也。
段注俠者,甹也。《三輔》謂輕財者爲甹。俠流者,輕快之流。如俠士然。《魏都賦》李注引作駃流。非善本。《陳風》。泌之洋洋。毛曰:泌,泉水也。《上林賦》曰:偪側泌瀄。司馬彪曰:泌瀄,相楔也。《邶風》。毖彼泉水。毛曰:泉水始出毖然流也。毖卽泌之假借字。
从水。必聲。
段注兵媚切。古音必。在十二部。郭樸音筆。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通俗文》有潷字,其本字即泌。兩邊夾而出,逼出也。
「俠流」者,逼流也。逼出水當作泌。
分泌是本訓。泌清水之泌,泌者,兩邊夾而逼出者也。《通俗文》有潷字,即泌之俗。⑴ 訓輕快之流=潷。⑵
「俠流」者,夾流也。夾之使沮(俗作渣)剩而流清也。《通俗文》有潷字,《說文》無。
白话解释
泌,汇入主河道、没有名字的细流。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必”是声旁。
泌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23頁,第1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21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697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74頁,第15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36頁,第1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591頁,第3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697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396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328頁,第3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7頁,第35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59頁,第6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853頁,第3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869頁【補遺】第17647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554頁,第6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57頁【崇文】第382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48頁 |
| 17 | 章授筆記 | 第453頁,第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83頁,第3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16頁,第9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