殃字详情

yāngㄧㄤ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歹部

9画

5

9画 (殃)

左右结构

形声字

MNLBK

ARLG

15280

2988

4974

U 6B83

GQMD

横、撇、横撇/横钩、点、竖、横折、横、撇、捺

殃字概述

〔殃〕字拼音是(yāng),部首是歹部,总笔画是9画

〔殃〕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歹、央”,五行属火。

〔殃〕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歺( è ),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是祸害,灾难。

〔殃〕字仓颉码是MNLBK,五笔是GQMD,四角号码是15280,郑码是ARLG,中文电码是2988,区位码是4974

〔殃〕字的UNICODE是U+6B8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523,UTF-32:00006B83,UTF-8:E6 AE 83。

〔殃〕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1461,属常用字

〔殃〕字异体字是𢈮𥙏

汉字解释

yāngㄧㄤ

基本解释

祸害。灾~。遭~。城门失火,~及池鱼(喻牵连受害)。
损害。祸国~民。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歺( è ),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同本义。
disaster;
殃,咎也。 —— 《说文》殃,败也。 —— 《广雅》殃,禍也。 —— 《释言》众以为殃。 —— 《礼记·礼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易·坤》伍子逢殃兮。 —— 《楚辞·屈原·涉江》
殃煞(骂人话。祸害;灾星祸祟);殃榜(丧亡榜书);殃人货(骂人话。给人带来灾祸的东西);殃咎(灾祸);殃毒(祸害);殃祸(灾祸);殃孽(奸邪);遭殃;灾殃。
动词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bring disaster to;
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 《孟子·告子下》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 —— 《国语》
殃流妻女(灾祸波及妻子女儿身上);殃及(连累;请求);殃及池鱼(比喻无端受祸);殃民(使百姓受祸害)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歹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85頁,第21

同文書局本: 第579頁,第41

標點整理本: 第528頁,第39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𡘋於良切,音央。說文》:咎也。一曰禍也、罰也、敗也。書・伊訓》:作不善,降之百殃。周禮・天官・女祝》: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又,《集韻》:於郎切,音鴦 —— 義同。

注解

〔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歹部

〔殃〕字拼音是yā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歹、央

〔殃〕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歺( è ),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是祸害,灾难。

〔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āng] ⑴ 祸害⑵ 损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於良切頁碼127頁,第17

殃咎也。从𣦵央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殷強反頁碼328頁,第7行,第3

殃咎也。從歺央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於良切古音第十部頁碼651頁,第3許惟賢291頁,第3

殃凶也。

段注各本作咎也。今依〈易〉《釋文》。

𣦵。央聲。

段注於良切。十部。

白话解释

殃,神降的惩罚。字形采用“歺”作边旁,采用“央”作声旁。

殃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52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336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263頁
4說文校箋第167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159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56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97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229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819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100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163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126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404頁【補遺】第16659頁
14通訓定聲第3541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335頁【崇文】第1337頁
16說文句讀第490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384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420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