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字详情
染
染字概述
〔染〕字拼音是(rǎn),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9画。
〔染〕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氿、木”或“氿、朩”,五行属水。
〔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是使布帛等物着色。
〔染〕字仓颉码是END,五笔是IVSU,四角号码是34904,郑码是VQF,中文电码是2676,区位码是4030。
〔染〕字的UNICODE是U+67D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579,UTF-32:000067D3,UTF-8:E6 9F 93。
〔染〕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675,属常用字。
〔染〕字异体字是𩃵。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41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519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465頁,第2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而琰切,音冉。《說文》:以繒綵爲色。从水,杂聲。徐鍇引裴光遠云:从水,水者所以染;从木,木者桅茜之屬;从九,九者染之數也。《周禮・天官》:染人掌染帛。《爾雅・釋器》: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赤,三染謂之纁。
义又,柔貌。《詩・小雅》:荏染柔木。
义又,《博雅》:染耦,和諧也。
义又,姓。《姓譜》:晉染閔,五代染于。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而豔切,冉去聲 —— 汚也、漬也。《書・胤征》:舊染汚俗,咸與維新。
音《韻會》:《周禮》染人有上去二音。
义从九會意。俗从丸,非。〇【按】《說文》收水部,今誤入。
卷目:考證・辰集中 部首:木部
愛日堂藏本: 第292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1頁,第2字
再染謂之赤。
謹照爾雅原文赤改赬。
注解
〔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染〕字拼音是rǎ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氿、朩。
〔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是使布帛等物着色。
〔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ǎn] ⑴ 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⑵ 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而琰切頁碼第375頁,第22字續丁孫
染
異體𣑱
以繒染爲色。从水杂聲。
鉉注徐鍇曰:「《說文》無杂字。裴光遠云:『从木,木者所以染,桅、茜之屬也;从九,九者染之數也。』未知其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柔檢反頁碼第918頁,第7行,第1字述
㠯繒染爲色也。從水杂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而剡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257頁,第3字許惟賢第982頁,第5字
㠯繪染爲色。
段注此據《周禮・染人》言也。染人掌染絲帛。繪者,帛也。不言絲者,舉帛以該絲也。夏纁玄。秋染夏。
从水。杂聲。
段注此當云从水木,从九。裴光遠曰:从木。木者,所以染。枙茜之屬也。从九。九者,染之數也。按裴說近是。禮一入爲縓。再入爲赬。三入爲纁。朱則四入。五入爲緅。玄則六入。七入爲緇。字从九者,數之所究。言移易本質必深入之也。而剡切。八部。
白话解释
染,将素色丝品染成有色丝帛。字形采用“水”作边旁,“杂”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水、從九、從木。從水木,表示浸泡艸木於水中,取其汁液顏色;從九,表示多次雜揉衣物,使著色彩。隸書及楷書與篆文同形。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染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43頁,第16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52頁,第6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1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94頁,第22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48頁,第2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645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794頁,第4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581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402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96頁,第25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76頁,第3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978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167頁【補遺】第17703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507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986頁【崇文】第394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610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799頁,第2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235頁,第5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47頁,第7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