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字详情

zànㄗㄢˋ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日部

12画

8

15画 (暫)

上下结构

形声字

KLA

HEPK

42602

2548

5261

U 6682

LRJF

横、撇折、竖、提、撇、撇、横、竖、竖、横折、横、横

暂字概述

〔暂〕字拼音是(zàn),部首是日部,总笔画是12画

〔暂〕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斩、日”,五行属火。

〔暂〕字仓颉码是KLA,五笔是LRJF,四角号码是42602,郑码是HEPK,中文电码是2548,区位码是5261

〔暂〕字的UNICODE是U+668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242,UTF-32:00006682,UTF-8:E6 9A 82。

〔暂〕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599,属常用字

〔暂〕字反义词是,异体字是𣊙

汉字解释

zànㄗㄢˋ

基本解释

不久,短时间。~时。~且。~缓。~停。~行办法。
猝然。
始,初:“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起”。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声。从日,斩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时间短) 同本义 temporary; transient; of short duration暂,不久也。——《说文》宇文新州之懿范,暫帷暂驻。——唐· 王勃 《滕王阁序》暂则封舱,久则封港。——林则徐《政书》。又
暂劳(一时的劳苦);暂欢(短时间的欢乐);暂云(行云,浮云。
副词
1.暂时。
temporarily;
但暂还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求假暂归。饮食拱揖不暂去。 —— 明· 魏禧《大铁椎传》
暂来(暂时逗留);暂往(暂时离去)
2.刚刚;方才。
just now;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 —— 庾信《春赋》逢观暂巧笑,还泪已啼妆。 —— 南朝梁· 何逊《七夕》
3.仓卒;突然。
suddenly;
妇人暂而免诸国。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 《史记·李将军列传》如听仙乐耳暂明。 ——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暂晓(突然显现)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日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90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499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445頁,第36

唐韻》:藏濫切;《集韻》、《韻會》、《正韻》:昨濫切,𡘋音鏨。說文》:不久也。類篇》:須臾也。書・盤庚》:暫遇姦宄。左傳・僖三十三年》:婦人暫而免諸國。【註】暫,猶卒也。

五經文字》:暫作蹔,訛。

注解

〔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日部

〔暫〕字拼音是z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斬、日

〔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àn] ⑴ 见“暂”。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藏濫切頁碼217頁,第9

異體𣊙

暫不久也。从日斬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祖澹反頁碼554頁,第4行,第1

暫不久也。從日斬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藏濫切古音第八部頁碼1222頁,第1許惟賢537頁,第4

暫不久也。

段注《左傳》。婦人暫而免諸國。今俗語云霎時閒,卽此字也。

从日。斬聲。

段注藏濫切。八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左傳》,婦人暫而免諸國,暫乃漸或儳之假字(諞也)。

漢人往往引申為忽然,亦不久也。

《左傳》:「婦人暫而免諸國」。暫乃漸或儳(插入也)之借字(諞也),當作漸者。《荀子》中用漸字甚多,凡輕佻詐偽曰漸。

不久也。《荀子》用漸字甚多,凡輕佻詐偽曰漸。「婦人暫而免諸國」,字當作漸,或作儳(插入)。

白话解释

暂,时间短,不久。字形采用“日”作边旁,“斩”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字從日、靳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說文》:「暫,不久也。」段注:「今俗語云霎時間,即此字也。」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規範字暫字從車一部件改作草書字形。

暫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27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550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423頁
4說文校箋第275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264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950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64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52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04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168頁,第29字
11標注說文第272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220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823頁【補遺】第17017頁
14通訓定聲第559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578頁【崇文】第2309頁
16說文句讀第882頁
17章授筆記第283頁,第8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416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655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