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字概述
〔春〕字拼音是(chūn),部首是日部,总笔画是9画。
〔春〕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𡗗、日”,五行属金。
〔春〕字造字法是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 木 ),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是春。四季的第一季。
〔春〕字仓颉码是QKA,五笔是DWJF,四角号码是50608,郑码是CO,中文电码是2504,区位码是2026。
〔春〕字的UNICODE是U+662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149,UTF-32:00006625,UTF-8:E6 98 A5。
〔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355,属常用字。
〔春〕字异体字是㫩、㫪、旾、萅、𣆊、𣇸、𣈤、𣊨、𦸬、𧇶。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日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76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493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439頁,第6字
音《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𡘋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义又,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义又,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义又,花名。《花木考》:鶯粟別種,名麗春。
音又,《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注解
〔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日部。
〔春〕字拼音是chū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𡗗、日。
〔春〕字造字法是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 木 ),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是春。四季的第一季。
〔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ūn] ⑴ 一年的第一季⑵ 两性相求的欲望⑶ 生机⑷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昌純切頁碼第31頁,第15字續丁孫
萅
異體𣈤、㫩、𣊨、萶、旾、春
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時生也;屯聲。
附注段玉裁注:「日、艸、屯者,得時艸生也。屯字象艸木之初生,會意兼形聲。」邵瑛羣經正字:「隸變作春,今經典因之。」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木(一木至四木都有,或省,或从艸),从日(或省)、屯聲(屯聲可能兼義)。金文从艸、从日(或从月,與从日同義),屯聲。秦文字『屯』字寫在『艸』旁的上部,再進一步就訛成隸楷的『春』形了。」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川勻反頁碼第109頁,第1行,第1字述
推也。從艸,從日,艸春時生也,屯亦聲。
鍇注臣鍇曰:「春,陽也,故從日;屯,草生之難也,故云亦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昌純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87頁,第3字許惟賢第81頁,第12字
推也。
段注此於雙聲求之。鄉飮酒義曰:東方者春。春之爲言蠢也。尚書《大傳》曰:春,出也。萬物之出也。
从日艸屯。
段注日艸屯者,得時艸生也。屯字象艸木之初生。
屯亦聲。
段注會意兼形聲。此七字依《韵會》。今二徐本皆亂以鍇語。昌純切。十三部。籒文作※。
春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59頁,第3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95頁,第8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86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43頁,第4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36頁,第15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30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54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637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03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24頁,第30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43頁,第12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351頁,第3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921頁【補遺】第16270頁【後編】第18171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163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7頁【崇文】第42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1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73頁,第2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580頁,第2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98頁,第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