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字概述
〔昌〕字拼音是(chāng),部首是日部,总笔画是8画。
〔昌〕字是上下结构,二叠字 (上下二叠字),可拆字为“日、日”或“日、曰”,五行属金。
〔昌〕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日,从曰。本义是善,正当。
〔昌〕字仓颉码是AA,五笔是JJF,四角号码是60600,郑码是KKVV,中文电码是2490,区位码是1893。
〔昌〕字的UNICODE是U+660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124,UTF-32:0000660C,UTF-8:E6 98 8C。
〔昌〕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084,属常用字。
〔昌〕字异体字是倡、唱、𣅊、𣆫、𣇀。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日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72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491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437頁,第9字
音《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𡘋音倡。《說文》:美言也。《爾雅・釋詁》:昌,當也。《書・大禹謨》:禹拜昌言曰。【傳】昌,當也。
义又,《博雅》:盛也。《書・仲虺之誥》:邦乃其昌。【傳】國乃昌盛。
义又,《詩・鄭風》:子之昌兮。【傳】昌,盛壯貌。
义又,《詩・齊風》:猗嗟昌兮。【箋】昌,狡好貌。
义又,《說文》: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〇【按】《詩》齊風〈雞鳴〉作「東方明矣,朝既昌矣」,與《說文》所引不同。
义又,物也。《莊子・在宥篇》: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註】司馬云:百昌猶百物也。
义又,《儀禮・公食大夫禮》:昌本。【註】昌蒲本菹也。
义又,《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註】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𡘋居,以成天象。
音又,《集韻》:尺亮切,音唱 —— 倡,或作昌。
注解
〔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日部。
〔昌〕字拼音是chā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日、曰、;、日、日。
〔昌〕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日,从曰。本义是善,正当。
〔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āng] ⑴ 兴盛⑵ 善,正当⑶ 同“菖”,菖蒲。⑷ 同“猖”,凶猛。⑸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尺良切頁碼第217頁,第11字續丁孫
昌
美言也。从日从曰。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
鉉注臣鉉等曰:曰,亦言也。
𣅊
籒文昌。
附注《說文新證》:「裘錫圭以為甲骨文『昌』字从口从日,造字方法正與『名』字相類。由此看來『昌(唱)』最初可能指日方出時呼喚大家起身幹事的叫聲,這種叫聲大概多數有一定的調子,是歌唱的一個源頭。戰國以下形體各有變化,『口』形多誤為甘形、曰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醜將反頁碼第554頁,第4行,第3字述
美言也。從日,從曰,曰亦聲。昌一曰日光也。又《詩》曰:「東方昌矣。」
鍇注臣鍇按:《詩》曰:「猗嗟揚兮,美目昌兮。」昌,美也。《尚書》曰:「禹拜昌言。」昌言,即當言也;曰亦言也。此會意字。言亦聲,後人妄加之,非許愼本言也。昌即明也。東方昌矣,即東方明矣。故晉孝武帝以東方明時生名曰昌明也。
反切………頁碼第554頁,第7行,第1字述
籒文省作。
鍇注臣鍇曰:「從口義與從曰同。」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尺良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222頁,第3字許惟賢第537頁,第6字
美言也。
段注《咎繇謨》曰:禹拜昌言。今文《尙書》作黨。趙注《孟子》引《尙書》。禹拜黨言。《逸周書》祭公解。拜手稽首黨言。張平子碑。黨言允諧。劉寛碑。《對策》嘉黨。皆昌言字之叚借也。至於讜言。亦見漢人文字。《字林》。讜言,美言也。此又因黨言而爲之言傍。謂之正俗字可。
从日。从曰:
段注會意。取縣諸日月不刊之意也。不入《曰部》者。日至尊也。尺良切。十部。
一曰日光也。
段注裴松之引《易運期讖》曰:㒳日並光日居午。㒳日,昌字。圖讖說字多不合本義。裴引《孝經》中黃讖。𣍘爲日載東。曹字亦本从曰:非从日。葢昌之本義訓美言。引伸之爲凡光盛之偁。則亦有訓爲日光者。日光袛爲餘義。例所不載。一曰日光也五字恐魏時因許昌之說而妄增之。
詩曰:東方昌矣。
段注《齊風》。東方明矣。朝旣昌矣。傳曰:東方明則夫人纚筓而朝。朝巳昌盛。則君聽朝。云朝巳昌盛與美言之義相應。許幷二句爲一句。當由轉寫筆誤。
籒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書•臯陶謨》「禹拜昌言」。《爾雅》昌訓當,的當也。今文作「黨言」(黨即讜)。
美言。引申為樂作倡,今作唱。倡妓亦引申美意。讜言,中肯語,即昌言。
美言也。「禹拜昌言」者,《爾雅》「昌」訓當,言的當也(即言必有中之意),今又作黨言,今人作讜言,訓為直言。未然。
美言也。昌言字《爾雅》訓當,相當之言也。今文作黨言,黨即讜字(直言之義)。
白话解释
昌,赞颂。字形采用“日、曰”会义。一种说法认为,“昌”是太阳的光辉。《诗经》有诗句唱道:“东方日出,光辉灿烂。”
字形解说
昌,本從口從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學界有以為是唱的本字,僅供參考。籒文仍保留原形。篆文則改從曰。《說文》:「美言也。从日从曰。一曰,月光也。《詩》曰:『東方昌矣。』」段注:「引伸之為凡光盛之偁。」隸、楷字形均承篆文來。
昌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427頁,第8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550頁,第8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23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75頁,第1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64頁,第13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950頁,第5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641頁,第3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521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405頁,第2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68頁,第3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73頁,第1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205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6824頁【補遺】第17017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3585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578頁【崇文】第2309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882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536頁,第1字 |
| 18 | 章授筆記 | 第284頁,第2字 |
| 19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417頁,第1字 |
| 20 | 古字釋要 | 第655頁,第9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