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字概述
〔日〕字拼音是(rì),部首是日部,总笔画是4画,是独体字。
〔日〕字是独体字,五行属火。
〔日〕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是太阳。
〔日〕字仓颉码是A,五笔是JJJJ,四角号码是60100,郑码是KA,中文电码是2480,区位码是4053。
〔日〕字的UNICODE是U+65E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085,UTF-32:000065E5,UTF-8:E6 97 A5。
〔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112,属常用字。
〔日〕字反义词是夜、月,异体字是囸、𡆠、𡆸、𡇁、𡇗、𡈎。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日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67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489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435頁,第1字
音《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𡘋音𦨙。《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𡣕》〔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义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又,《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又,〈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义又,《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义又,《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义又,《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𠋫時日,通名日者。
音又,《集韻》:而力切,音眲 —— 義同。
音又,《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
义《類篇》:唐武后作𡆠。
注解
〔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日部。
〔日〕字拼音是rì,独体字。
〔日〕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是太阳。
〔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ì] ⑴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⑵ 白天,与“夜”相对⑶ 天,一昼夜⑷ 某一天⑸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⑹ 时候⑺ 每天,一天一天地⑻ 特指“日本国”。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人質切頁碼第215頁,第1字續丁孫
日
實也。太陽之精不虧。从囗一。象形。凡日之屬皆从日。
𡆠
古文。象形。
蔣注武則天新造字:𡆠。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而吉反頁碼第549頁,第6行,第1字述
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從口、一。凡日之屬,皆從日。
鍇注臣鍇曰:「通論僃矣。」
反切………頁碼第549頁,第7行,第1字述
古文。象形。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人質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205頁,第1字許惟賢第530頁,第1字
實也。
段注以曡韵爲訓。《月令・正義》引《春秋元命包》云:日之爲言實也。《釋名》曰:日,實也。光明盛實也。
大昜之精不虧。
段注故曰實。
从一。象形。
段注象其輪郭。一象其中不虧。人質切。十二部。
凡日之屬皆从日。
古文。象形。
段注葢象中有烏。武后乃竟作𡆠。誤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形。
白话解释
日,能量充盈。太阳的精华永远不会亏空枯竭,光芒永恒照天地。字形采用“囗”和“一”构成。字形像太阳的形状。所有与日相关的字都采用“日字边”。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外像太陽的邊緣,內像精光。金文以圓形表現,更接近太陽的樣子。其第二例雖少了精光,然音、義依舊,仍像太陽之形。戰國文字三例,都承甲文之形而來,只是邊形表現較多元。篆文
承自甲、金、戰國文字,只是將精光用橫畫表現,連接了邊緣的二側。其古文的精光,用曲線表現,無損其義。字經隸書,以扁平之形表現,對照古文字,仍可看出為太陽之形。楷書沿之,脈絡應很清楚。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日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423頁,第1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545頁,第1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419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272頁,第1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262頁,第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940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1623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3493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1389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167頁,第1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270頁,第1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2175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6747頁【補遺】第17005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521頁,第1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571頁【崇文】第228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871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531頁,第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371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648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