擸字详情

𭗱

lièㄌㄧㄝˋㄌㄚˋ

扌部

18画

15

19画 (擸)

左右结构

QVVV

DZOZ

52012

U 64F8

RVLN

横、竖钩、提、撇点、撇点、撇点、竖、横折、撇、点、横、竖提、点、点、竖提、点、点、斜钩

擸字概述

〔擸〕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iè、là),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18画

〔擸〕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巤”。

〔擸〕字仓颉码是QVVV,五笔是RVLN,四角号码是52012,郑码是DZOZ

〔擸〕字的UNICODE是U+64F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848,UTF-32:000064F8,UTF-8:E6 93 B8。

〔擸〕字异体字是𢴫

汉字解释

1lièㄌㄧㄝˋ

基本解释

持,执。
分理(须发或形似须发的东西)而握持。

2ㄌㄚˋ

基本解释

折:“残菊飘零满地金,~得一枝还好在。”
把粮食粗粗地磨。~糁子。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98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461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408頁,第33

唐韻》:良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涉切,𡘋音獵。說文》:理持也。儀禮・聘禮》:尚擸坐啐醴。崔駰〈達旨〉:無事則躐纓整襟。【註】躐字宜从手。廣雅》云:擸,持也。

又,《唐韻》:盧盍切;《集韻》:力盍切,𡘋音臘 —— 折也。又,破壞聲。左思〈吳都賦〉:拉擸雷硠。【註】拉擸,木摧傷之聲。

或作擖,俗作𢴫

注解

〔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擸〕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iè、l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巤

〔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iè] ⑴ 持,执。⑵ 分理(须发或形似须发的东西)而握持。 [là] ⑴ 折:“残菊飘零满地金,~得一枝还好在。”⑵ 把粮食粗粗地磨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良涉切頁碼401頁,第33

擸理持也。从手巤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廬盍反頁碼965頁,第3行,第2

擸理持也。從手巤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良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2388頁,第2許惟賢1037頁,第8

擸理持也。

段注謂分理而持之也。

从手。巤聲。

段注良涉切。八部。

擸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2頁,第15字
2陳昌治本第1011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761頁
4說文校箋第527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475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74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947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89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35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15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505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4186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1765頁【補遺】第17794頁
14通訓定聲第58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045頁【崇文】第4177頁
16說文句讀第1717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37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111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