摓字详情

𭗱

féngㄈㄥˊpěngㄆㄥˇ

扌部

13画

10

15画 (摓)

左右结构

QYHJ

DWRC

57035

U 6453

RTDP

横、竖钩、提、撇、横撇/横钩、捺、横、横、横、竖、点、横折折撇、捺

摓字概述

〔摓〕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éng、pěng),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13画

〔摓〕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逢”。

〔摓〕字仓颉码是QYHJ,五笔是RTDP,四角号码是57035,郑码是DWRC

〔摓〕字的UNICODE是U+645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683,UTF-32:00006453,UTF-8:E6 91 93。

〔摓〕字异体字是

汉字解释

1féngㄈㄥˊ

基本解释

古同“”,缝补。
宽大:“~衣浅带。”

2pěngㄆㄥˇ

基本解释

古同“”,双手托物。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72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449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396頁,第40

集韻》:符容切,音逢 —— 與縫同,以鍼紩衣也。

又,與逢通。莊子・盜跖篇》:摓衣淺帶。【註】逢掖大衣也。

又,與捀通。奉也。史記・箂傳》:摓策定數,灼觀兆。【註】摓謂兩手執著,分而扐之。

又,《集韻》:符風切;《正韻》:符中切,𡘋音馮 —— 亦與縫同。

注解

〔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摓〕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éng、pě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逢

〔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éng] ⑴ 古同“缝”,缝补。⑵ 宽大:“~衣浅带。” [pěng] ⑴ 古同“捧”,双手托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