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详情
按
按字概述
〔按〕字拼音是(àn),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9画。
〔按〕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安”,五行属土。
〔按〕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安声。本义是用手向下压或摁。
〔按〕字仓颉码是QJV,五笔是RPVG,四角号码是53044,郑码是DWZM,中文电码是2174,区位码是1620。
〔按〕字的UNICODE是U+630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353,UTF-32:00006309,UTF-8:E6 8C 89。
〔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395,属常用字。
相关推荐
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28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429頁,第26字
標點整理本: 第376頁,第15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烏旰切,音案。《說文》:下也。《廣韻》:抑也。梁𥳑文帝〈箏賦〉:陸離抑按,磊落縱橫。
义又,《爾雅・釋詁》:止也。《史記・周本紀》:王按兵毋出。《前漢・高帝紀》:吏民皆按堵如故。【註】按次第牆堵,不遷動也。
义又,據也。《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𨻰祭器,按度程。《史記・白起傳》: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註】屯兵以據援。
义又,撫也。《史記・平原君傳》:毛遂按劒,歷階而上。又,〈鄒陽傳〉:人無不按劒相盼。
义又,控也。《史記・絳侯世家》:天子乃按轡徐行。
义又,察行也、考驗也、舉也、劾也。《前漢・賈誼傳》: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又,〈丙吉傳〉:掾史不稱職,輒予長休吿,終無所按驗,公府不按吏自吉始。
音又,按摩也。《前漢・藝文志》:黃帝岐伯按摩十卷。又,《集韻》、《韻會》𡘋阿葛切,音遏 —— 捺也。《詩・大雅》:以按徂旅。【傳】止也。【釋文】按又作遏。
义《韻會》、《正韻》:按案互通。亦通作桉。
注解
〔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按〕字拼音是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安。
〔按〕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安声。本义是用手向下压或摁。
〔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àn] ⑴ 用手或手指压⑵ 止住⑶ 依照⑷ 考查,研求⑸ (编者、作者等)在正文之外所加的说明或论断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烏旰切頁碼第402頁,第11字續丁孫
按
下也。从手安聲。
附注段玉裁注:「以手抑之使下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恩旰反頁碼第965頁,第7行,第3字述
下也。從手安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烏旰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390頁,第8字許惟賢第1039頁,第3字
下也。
段注以手抑之使下也。《印部》曰:抑者,按也。
从手。安聲。
段注烏旰切。十四部。
白话解释
按,用手将物体向下压。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安”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手、安聲。隸書、楷書同。從「手」為義符,表示與手部有關的動作;從「安」為聲符,有兼義功能,依《說文》,「安」字本義為「靜也」,引申為「穩定」,物品被按住就會「穩定」,因此「按」從「安」聲有兼義的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按字的相关索引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793頁,第12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012頁,第9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762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527頁,第18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475頁,第2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1747頁,第4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2951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5906頁,第2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2538頁,第4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5頁,第29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505頁,第1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4192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776頁【補遺】第17796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10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46頁【崇文】第4181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20頁 |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41頁,第5字 |
| 18 | 古字釋要 | 第1112頁,第1字 |